1 / 8
文档名称:

审计方案实践心得.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审计方案实践心得.doc

上传人:zbptpek785 2015/8/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审计方案实践心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审计方案实践心得
【摘要】审计方案在实践中不为审计人员重视的现象十分普遍。文章简要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而指出审计方案的制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审计方案的制定可分为三个阶段,对各阶段制定审计方案的方法、侧重及审计方案的作用,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审计方案制定实践
审计方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日常审计实践中经常发现,在实施许多审计项目尤其是小型审计项目过程中,最终实施的审计程序、审计时间甚至是审计范围均与实施之前最初制定的审计方案大相径庭。原因在于不重视审计方案的制定,对此必要程序大都走过场;甚至有的在项目收尾时,或整理归档时再事后补做审计方案的,也是为了应付归档。这一现象恰恰说明有的审计人员尚未理解审计方案的制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于何时制定,还有调整审计方案等都未能整体把握。
一、审计方案制定的三个阶段
笔者认为,审计方案从开始制定之初直到完成必要的审计程序、形成审计意见,始终具有“试探性”的特点,为了应对在审计中发现的新情况,审计方案也应随时作出调整。因此,审计方案的制定始于收到审计项目立项表,后续甚至可延续至出具报告前。其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制定阶段、完善细化阶段、实施调整阶段。
。在审计立项后,审计人员即可着手审计方案的初步编制工作。由于这一阶段尚无法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审计方案,因此把这一阶段的工作称为制定审计实施计划更确切一些。在这一阶段,审计人员甚至尚未完成对被审计单位的初步调查,仅仅通过立项文件了解了审计项目的大致背景,或者仅获取了被审计单位部分报表数据以及工商登记等基本情况。此时主要应考虑:一是基于有限的审计资源调配的要求,受成本限制,我们目前的审计资源无论是人力、财力还是时间都是有限的,为了合理调配有限的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审计实施计划可以起到一种内部提醒与约束的作用;二是如果审计实施计划制定过晚,可能会导致审计工作不充分和审计程序在时间安排上不经济,或者是无法优化审计程序。当然,此时的计划将更多地套用基于以往经验所制定的格式化方案,仅是对审计资源占用的粗略预估。
。这一过程一般是在对被审计单位作初步调查之后进行。此时,通过调阅资料、人员访谈、实地走访、比照分析等方法,审计人员已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目标、主要风险、经营环境、业务模式及内部控制等有了较直观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审计人员可着手对先期制定的粗略计划进行完善和细化,对格式化的初步方案加以必要的裁剪,进而形成审计方案。概括而言,审计方案的内容就是四个“W”:Why――为什么,即要达到什么审计目的,获取什么审计证据;What――做什么,即采取什么审计程序以及如何实施审计程序;When――何时做,即实施审计程序的时间安排;Who――谁来做,即人员安排。
。这一过程将贯穿于整个外勤工作阶段。根据笔者的经验,即使是经过细化的审计方案,仍有可能忽略掉某些重要事项,之后更可能发现有新的情况,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在外勤工作阶段随着审计项目的进展,不断调整、更新审计方案,以适应各种新情况的出现。此外,在初步调查中的一个小问题,就是有可能在外勤工作阶段随着审计程序的不断进展,最终会引出大问题。此时,审计人员不应被既定的审计方案束缚了主动性,应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判断,适时调整审计方案以应对预期方案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