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量刑的一点看法
:D924 文献标识:A :1009-4202(2011)07-000-01
巨额财产不明罪自设立以来,虽然作为一个独立的罪名,但很少被单独适用,而大部分情况是成了贪污罪、贿赂罪的附带罪名。如黑龙江省人事厅原党组书记赵洪彦,受贿77万元人民币和1万美元,被判13年徒刑;该犯还对298万元财产不能说明合法,被判3年徒刑。数罪并罚,共判15年徒刑;深圳原民政局长黄亦辉收受贿赂人民币605万元、港币946万多元、美金5万元,大约3500万元的财产不明;贵州省原交通厅厅长卢万里,收受的贿赂款、,2640多万元巨额财产不能说明合法。
面对从自家里搜出的巨额财产,往日思维敏捷,记性超强的贪官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失忆,似乎这个“巨额财产不明”已成为贪官污吏的一个护身符,究其原因,原来是量刑因素在作怪。
一、比较“贪污、受贿罪”和“巨额财产不明罪”的不同量刑
《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规定:“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元以上,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而受贿罪比照贪污罪论处。《刑法》中第三百九十五条规定:
“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说明。本人不能说明其是合法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三百八十六条和三百九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一方面贪污(受贿)罪的立案标准是五千元(特殊情况下是四千元),而巨额财产不明罪的立案标准是三十万元。另一方面,犯贪污(受贿)罪,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而巨额财产不明罪不管涉嫌犯罪金额多大,都只能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两种犯罪都是以涉案金额作为主要量刑依据,且犯罪金额的推定相同,但前者的立案标准远远低于后者,而刑罚却远远高于后者。所以面对检察机关的审问,多数贪官拿出了“钢铁般的意志”顽强抵抗咬紧牙关,坚决不说明自家巨额财产的,使得检查机关无法查证的巨额财产,只好归入“巨额财产不明罪”,这样顶多就判5年。不但保全了性命,减少了量刑年限,还保护了大批“同志”,真是何乐而不为了。
二、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相背离
民间有句俗话:“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正是道出了财产不明罪这一罪名的深层内涵。
在中国,“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人们最熟悉的口号之一。坦白的字面含义是如实地说出自己的错误或罪行。坦白是指犯罪分子真诚悔改,主动交代自己犯罪事实和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具体来说,坦白在刑事司法中表现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受到询问、传讯或被采取强制措施以后,为争取从宽处理而交代自己已经被司法机关掌握的罪行。
巨额财产不明罪的主体主观上具有“抗拒”。刑法第三百九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中“本人不能说明其是合法的”,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不能说明其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财产的的合法性。它既包括本人能够说明而拒不向行使侦查权的司法机关说明,也包括本人明知财产真实而故意作虚假说明。“巨额财产不明”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