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6
文档名称:

第六篇 章:犯罪心理机制 犯罪心理学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683KB   页数:9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六篇 章:犯罪心理机制 犯罪心理学课件.ppt

上传人:nnyoung 2018/8/28 文件大小:68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六篇 章:犯罪心理机制 犯罪心理学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六章:犯罪心理机制
主讲彭惠霞
第一节: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 一、犯罪心理机制概述 (一)机制的概念 在心理学研究中,一般将产生心理或行为的生理——化学过程统称为机制。 美国心理学家武德沃斯将机制定义为一种(或一组)有目的的反应方式,认为人的活动包括驱力和机制,驱力发动机制,机制可以转化为驱力。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机制代表由压抑而产生的无意识的行为动因。
(二)犯罪心理机制的概念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犯罪心理机制包含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与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它是犯罪心理引起犯罪行为的工作方式与过程的总称,也就是要从犯罪人的心理方面揭示犯罪行为发生的机理。
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1)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过程和规律,阐明犯罪行为发生的动力源泉问题。(2)犯罪行为发生的过程、环节和阶段问题,探讨从犯罪心理到犯罪行为发生的机理。(3)犯罪行为发生的常见模式与特殊模式问题。
二、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过程 案例分析:他们为何变成连环杀手 轰动全球的加拿大男子罗伯特·皮克顿涉嫌杀人案正式开审。 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心理分析官员指出:“这些人常常是凭借违法来寻求自己情绪上的满足,就是这原因才使得他们异于常人。也就是说,这些连环杀手之所以沉溺在杀人行动中,只是为了满足他们特殊的情绪需要。”
连环杀手他们几乎全是偏执狂,要么是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要么是偏执型人格障碍,而且有共同的人生轨迹:
6岁前,有一个糟糕的妈妈。六七岁前,孩子与妈妈的关系是最重要的,这个关系会让孩子了解什么是爱。然而,这些连环杀人犯,他们没有这个运气。
20~30岁的成年期,开始杀人。多数连环杀手是成年后才开始行凶,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十几岁就开始杀人的。第一次杀人,都有一些特殊的触发因素,一般都是遇到了一些生活上的挫折,譬如与父母的争吵、失业、或被人欺压等。这次杀人,尽管看似偶然,但一些细节和他们的幻想内容相吻合,并因此满足了他们多年来一直沉浸其中的幻想,而感受到巨大的快感。由此,尽管他们也会悔恨,也会害怕,但幻想和快感会驱使他们继续去杀人。
连续杀人。对连环杀手而言,渴望不断地改进并试验新的杀人手法,就像毒品一样诱惑着他们,令他们根本停不下手来。
犯罪心理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自觉的过程,他们的犯罪行为是有意识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