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新教皇有些潮.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教皇有些潮.doc

上传人:lrrfsyq836 2015/8/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教皇有些潮.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教皇有些潮

由于选举体制特殊,罗马教皇选举最终“冷门胜出”并非罕见。但3月12日开始、3月13日便结束的第266任罗马教皇选举,还是让人大吃一惊。
76岁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枢机主教、阿根廷人乔治?马里奥?伯格里奥脱颖而出,成为方济各教皇。许多人大感意外,以至于一些传媒一开始居然报错了教皇的尊称。教皇选举大爆冷门
首先让人吃惊的,是选举过程十分短。
自1179年后,教皇候选人必须获得2/3多数票方能当选(1945年起更改为2/3加一票)。而且,梵蒂冈的选举并没有真正的候选人,每个有意竞选者只能通过暗示性演说、而非公开宣布参选的形式出场。如果第一轮投票产生不了新教皇的话,第二轮并非如各国选举惯例那样,让得票排名前两位的候选人进行决选,而是在下一轮重新投票。
这样的选举方式,往往会造成一轮又一轮的没完没了的投票。按惯例,选举投票首日只进行一轮,次日起每天4轮。如果选举有最终结果,西斯廷教堂烟囱会冒出白烟,反之则冒黑烟。在历史上,教皇选举十天半个月不算长,半年一年不罕见,最长的一次竟拖了近3年。感到不耐烦的罗马教徒曾采用减少食物供应、故意提供恶劣食品,甚至拆掉投票场所屋顶等招数,逼迫参与闭门投票的枢机早些完事。
此次并无突出热门人选,观察家普遍以为,这将是一次马拉松式选举。结果,选举只进行到次日,西斯廷教堂的黑烟仅冒出3次,便升起白烟。
其次让人吃惊的,则是伯格里奥枢机的冷门当选了。
前面提及本届教皇遴选并无大热人选,其实更确切地说,是热门人选实在太多:BBC在选前曾列出多达10人的“大热名单”,其中包括意大利人、梵蒂冈文化委员会主席瓦华斯,米兰枢机主教斯科拉,奥地利枢机主教舒安邦,巴西枢机主教舍雷尔,东方教会枢机桑德里(阿根廷人),圣座主教部长、加拿大人韦莱,圣座正义与和平委员会主席、加纳人特克森,美国大主教杜兰,巴西利亚大主教德阿维兹,菲律宾枢机主教塔格莱;加拿大广播公司的热门榜规模较小,人数有6个;意大利米兰《晚邮报》则不无夸张地表示,“可能当选者多达45人之多。”
几乎所有预言榜上都没有伯格里奥的名字。比较多被提及的,是斯科拉、韦莱和特克森。拉美裔候选人中公认最热的是舍雷尔。甚至在阿根廷籍候选人中,最热门的人选也不是伯格里奥,而是桑德里。
倒不是伯格里奥枢机能力不强。事实上,早在2005年上届选举时,他就是仅次于拉青格(即本笃十六世)的第二热门人选,也的确在选举中得票列第二。
然而,本笃十六世退位的公开理由,是“健康不佳”、“年事已高”。伯格里奥年已76岁,虽然比本笃十六世年轻10岁,但也可排在“教皇高龄当选榜”的前列。
各家预测的人选,几乎都是60-70岁间的“盛年”枢机。最年轻的热门人选、菲律宾人塔格莱更年仅55岁。前任教皇和梵蒂冈均打出
“教皇年轻化”的堂皇旗号。预言家们普遍认为,枢机们断不会再选个“高龄教皇”,让教会陷于尴尬。他是梅西的粉丝
其实,认真复盘,就会发现,方济各教皇的胜出并非冷门。
近年来,罗马教廷一直苦于三大症结:恋童癖丑闻、教廷上层权斗、保守派和革新派的对立。
此次教皇遴选前之所以热门人选众多,根本原因便是上述矛盾。要恢复教廷的名誉,调和各派矛盾,就必须找到一个在上述三大症结上均无“硬伤”、各派都能接受的人选。这样的人选可谓凤毛麟角,而方济各教皇恰是其中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