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们要不要批评孩子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家长在严厉地批评孩子,如果孩子不接受批评,甚至为此哭闹反抗,那么家长更是如临大敌,他们会用更加严厉的方式去压制孩子的哭闹反抗,或者担心地询问亲人、朋友:“我的孩子这么不服管,将来可怎么办?不吃亏才怪呢。”
那么,这真的仅仅是孩子的问题吗?还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心理不够了解所造成的?或者当我们和孩子发生冲突时,我们根本就忘了就事论事,只是想着怎么在这些冲突中占据“上风”,只是想着让孩子低头,只是为了维护“家长的尊严”?
让我们通过一些常见的例子,来看看我们平时都是怎么批评孩子的,而我们又该不该为这些事情批评孩子呢?
故事一:“不听劝”的孩子被暴打一顿
故事:
某天,文文早早来到幼儿园,是第二名哦,老师表扬了她,她可高兴了。第二天,天刚刚亮,文文就起床了,叫醒爸爸妈妈,说要去幼儿园,因为今天她要得第一名。文文爸爸还想多睡一会儿,但是文文不让。文文爸爸劝文文:现在还早,去了幼儿园门都没开呢。但是文文不干,她就是要马上去幼儿园,去争取第一名。文文爸爸的火气渐渐往上蹿:
“好,我带你去!”吃了早饭,他拽着文文来到幼儿园,果然如文文爸爸所说幼儿园“大门紧闭”。文文爸爸又拽着文文回到了家里,狠狠地揍了她一顿,边揍边骂:“让你不听话!”
故事在文文的大哭声中结束。
沙龙里的讨论:
淘桃妈妈:我会陪着孩子在幼儿园门口等到开门的,其他的以后再说。
陶陶妈妈:小孩“争第一”很正常啊!这样不是挫伤她的积极性嘛!我会带孩子上幼儿园,让孩子看到大门没开的情景,然后讲清不用这么早来的原因,陪她在附近逛一圈,掐准时间,争取让她第一个到幼儿园。
钠钠妈妈:既然爸爸已经起床带孩子去幼儿园了,表示他准备让文文看到她没有预料到的结果,那么可以趁机教导孩子认识时间,告诉她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才是正确的。
闲情感想:
虽然我们总说,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有机会决定他们自己能够决定的事情。可是真正到了“放权”的时候,我们总是那么不甘心。因为我们心里总是希望孩子能够
“少惹麻烦”,凡事按照我们的意见行事。只有“听话的孩子”才会让我们觉得舒心,一旦他们不听话,我们就会找出种种理由来狠狠地“批评”他们。其实,我们最好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孩子真的做错了什么事情需要被打骂么?我们不能心平气和地陪孩子一起体验这个“争取第一”的过程吗?
故事二:勤快挨批评,懒惰得享受
故事:
琪琪坐在沙发上,说:“奶奶,我要喝水。”奶奶说:“哦,好的,等一下。”马上跑去倒水给琪琪喝。琪琪喝完,坐在沙发上把杯子一举,奶奶立马拿去洗了。
过了一会儿,琪琪又想喝水了,这次她自己去倒水,一不小心把水倒在了桌子上,奶奶大发脾气,边收拾边数落她:“你真是多事,怎么这么不小心啊。倒个水都不会!”
这样的场景常常重复。每当琪琪想自我服务时,就可能因为不小心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而挨骂。而琪琪偷懒的时候,获得的是奶奶周到的服务。
沙龙里的讨论:
乐乐妈妈:只要是乐乐主动要求做的事,我们都尽量让她做,只是提醒她某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柠檬妈妈:不久前,一个美籍华人来我家做客时就谈到了这个问题。他和妻子平时就很注意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比如,如果孩子要喝果汁,就得自己开冰箱倒,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