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高中语文 《国殇》教案 新人教版.doc

格式:doc   大小:31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语文 《国殇》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wyj199215 2018/8/29 文件大小:3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语文 《国殇》教案 新人教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殇》教案
教学目标
体会文中楚国将士们不屈的战斗意志,勇毅爱国精神,感受屈原对他们热烈的赞颂与哀悼之情。
了解楚辞的一般写法及形式特点。
说明:《国殇》是一首祭歌,更是一首血泪交并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赞歌。古代流传至今的祭诗、祭文何止千数,但写得如此激动人心、鼓舞斗志的,却绝无仅有。从屈原的时代到现在已经过去几千年了,几千年来历史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屈原诗中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光照着现实,成为中华民族的永恒精神支柱。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穿越漫长的时光仍然充满着力量与壮美情感的诗篇的美,仍需从情感入手体味涵咏。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国殇”的含义及对壮烈战争场面的细致描写。
难点:作者如何运用场面描写渲染悲壮的气氛。
说明:《国殇》悲歌慷慨,刻画了一批英勇无畏的烈士形象。而作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航者,屈原熟练地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让读者沉浸在这悲壮的气氛中。虽然遥隔两千多年,但《国殇》中烈士们的英雄气概,却依旧能够震撼我们的心灵,为之深深感动。作者的高超的艺术手法的运用是诗歌成功的重要原因,所以学****的重点与难点安排在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上。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体会其中的情感,请学生为它起个标题。
很少会有学生能写出同题的“国殇”标题,但多数给出的题目都是歌曲所渲染情感的直接体现,例:“安息”、“誓言”等,可自由发言。
从学生熟知的音乐元素入手,选择了最新形式的国殇歌曲,,以情感为切入点,直接进入作品的感情世界,为下文的情感体验作铺垫。
解析题意,夯实基础。
,并进行解题,落实“屈原”、“楚辞”、“国殇”三个知识点。
(附要点:屈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开创了新诗体——楚辞,句式上整齐精练,七字一句,每句中第四个字都用“兮”字这样相同的句式。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三个知识点的的难度渐进,最后一个“国殇”的含义可适当讨论,不同语境中含义有差别。
国殇:一般指为国战死的将士,也可以理解为国家的悲伤与劫难,如5'12汶川大地震,举国降半旗,为死难同胞默哀,5'12国殇日。
落实教学目标2的环节。由于多为识记型知识,所以通过同学互相补充发言,教师点拨的形式即可落实。
《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国殇》是《九歌》中唯一一篇祭祀人鬼的作品,也是我国最早、最著名的一篇歌颂爱国主义、歌颂牺牲精神的光辉诗篇。
“国殇”指为国家牺牲的将士,
屈原把这些人鬼和天神、地祗同等祭祀表达了对那些为国牺牲的将士怀着无限的崇高敬意)
散读课文初步感知
请学生对照教材上的字词解释,粗通大意,自由散读,体味情感。
学生可根据老师在PPT上对词语掌握的要求,对照思考释意。(被操错  交  凌  躐殪  絷  援  枹  怼  严忽  超远惩  诚  )(被同披    霾同埋    反同返)
高中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借助注释可粗通文意。而个人散读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把握文本。、
再读课文圈划品读
请学生全体齐读全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找出最欣赏的四句描写,并将它们改写成100字左右的片断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