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简谈韩国古代汉文诗《箜篌引》与中国古典诗歌文学.doc

格式:doc   大小:5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简谈韩国古代汉文诗《箜篌引》与中国古典诗歌文学.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8/29 文件大小: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简谈韩国古代汉文诗《箜篌引》与中国古典诗歌文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简谈韩国古代汉文诗《箜篌引》与中国古典诗歌文学
简谈韩国古代汉文诗《箜篌引》与中国古典诗歌文学导读:河作为背景,既发挥了诗人的遐思奇想,又烘托了恢宏磅礴的气势,创造出空旷而壮烈的意境。唐代诗人李白对《公无渡河》有着独特的诠释。与其他作品凄怆悲凉的12 【摘要】韩国古代汉文诗《箜篌引》又称“公无渡河”。传入中国后,其故事题材受到历代诗人的青睐,成为广大诗歌文人的创作源泉,为中国古典诗歌文学注入了独特的力量。《箜篌引》激发了中国历代诗歌文人的创作热情,李白、李贺、温庭筠、陆游等都相继创作了以“公无渡河”为题材的诗歌作品,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历史上的亮点。
【关键词】箜篌引;公无渡河;乐府诗;韩国古典文学
韩国古代汉文诗歌《箜篌引》是韩国古典文学中唯一且***最早的抒情诗。作为韩国古典文学的典型代表作品,于何时传入中国并无确切的考证与记载。但是根据史书推断,韩国古典文学作品最迟也应在西汉年间走进华夏大地。传入中国后,《箜篌引》逐渐成为乐府曲目,被广为传唱。这也为其日后成为诗歌大家们笔下抒情感怀的对象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着重对《箜篌引》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其对中国古典诗歌文学的影响进行剖析,并从中探索中韩两国的文学的传播与交流中,韩国文学对中国文学形成影响的方式及作用。
一、中国古代诗歌文献中的《箜篌引》
了解《箜篌引》的由来,首先应从对箜篌的认识开始。箜篌是中国的古老民族乐器之一。据《通典》记载,箜篌“其形体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1]晋代文人曹毗作《箜篌赋》对箜篌有如下描述:“龙身凤颈,连翩杳窈;缨以金彩,络以翠藻。其弦则乌号之丝,用应所任;体颈质朗,虚置自吟。”[2]箜篌的种类多样,其中的卧箜篌是现在较为常见的弹奏乐器竖琴的前身,相传是由东汉灵帝时由西域的波斯国传入中国的。而由箜篌所演奏的乐曲,即被称作箜篌音乐,则由当时的高丽国引入。[3]高丽国的音乐被称作高丽乐,它在吸收中国儒家思想的同时,将古朝鲜音乐、唐朝音乐、以及其它外族音乐等合成在一起。高丽乐所使用的乐器中,既有古朝鲜特有的乐器,又有经中国传来的西域乐器,但绝大多数是由中国传入的乐器。[4]简单概括而言,箜篌这一乐器,是由中国传入古代韩国,而当时的高丽国使用箜篌弹奏的曲子又再次传到了中国。《箜篌引》也因此成为具有汉字文化与古朝鲜固有文化“合璧”的产物。唐代诗人李贺把箜篌音比作“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既有昆仑的美玉撞击时发出声音的清脆,也有凤凰那样引吭高歌的歌喉,它如芙蓉一般在露水中唏嘘啜泣,又像兰花一样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历史上最早把《箜篌引》作为歌名记载于文献中的人相传为东汉的蔡邕,记录在他的《琴操·九引》中。后来,唐代欧阳询的《艺文类聚》援引了其中的记载:
“《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所作也。……鼓箜篌而歌,曲终投河而死。子高援琴,作其歌声,故曰《箜篌引》。”
晋代崔豹的《古今注·音乐》对《箜篌引》的记载更为详尽:
“《箜篌引》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撑船而棹,有一白首狂夫,披发作‘公无渡河’之歌,声甚凄怆。曲终,自投河而死。霍里子高还,以其声语妻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坠泪饮泣焉。丽玉以其声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焉。”
崔豹的记录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关于《箜篌引》的作韩国古代汉文诗《箜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