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音乐中国梦征文
在当今中国,人人尽知“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可在现实音乐生活中,“博大精深”只是个空洞的说教。“雾里看花”哪能知其“精”在何处?“深”又几许?什么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如果没有精妙的传统音乐传承,哪来的自信力支撑文化未来的创新发展?实现音乐“中国梦”,首先要有文化自信。我们民族音乐文化的自信心当来自历史深处丰厚的音乐积淀以及我们的“心领神会”。
民族音乐富有特色
有着几千年历史积淀的中华民族音乐,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心声。正如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中国音乐拥有一套有别于他民族的独特而完整的音乐符号和表达体系,世代传承着、变异着,有人称之为“音乐基因”。汉民族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的主体,拥有独特的音乐语汇,日益在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中彰显着鲜明的音乐个性和自在的音乐传统。
世界各民族音乐基本要素中所包含的音高、节奏、节拍、调式调性、速度、音色、律制、结构、声部等,在以汉民族为代表的中国民族音乐中都有其特色呈现,每种构成音乐的因素都彰显着个性化的“语言”和稳定的“基因”。虽然某些表现手段与他民族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或因文化交流产生融合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但中国民族音乐的根基元素历经千年而依然稳固。中国民族音乐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和丰富的样态,承载着温良淳厚的中华民风,寄托着儒家人本精神、中庸之道,音乐中渗透出一种区别于其他国度的人文精神。
民族音乐充满生机
一百多年前,西方音乐强势进入中静的音乐生活。曾经在一段时期内,民族音乐在与“洋玩意儿”的同台竞艺中走向衰微,遭遇尴尬。但是,民族音乐从来没有真正离开,更没有消亡。因为民族音乐具有扎实的人文根基,即便那些濒临绝响的音乐品种,它们仍然一息尚存,或借其他形式转型、“还魂”。
西洋唱法传入中国,西方艺术歌曲介绍到中借鉴到中国歌唱中。“民族唱法”与美声结合成为“民族美声”;运用西洋作曲技法和音乐形式创作“中国艺术歌曲”;钢琴、小提琴、歌剧、交响乐等音乐形式更是从一开始便没有停止过“民族化”、“中国化”的探索。百年来,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如影相随,期间出现几次民族化发展的高潮,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具有民族风格的优秀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继承民族音乐基因,让小提琴说“中国话”,抒发民族情,成为民族音乐的经典。民族音乐就是在不断的与时俱进中保持其开放、顺应自然的本色,灵活变通而生生不息的。
心领神会才能自信自强
家藏珍品,若不识货,也可能弃之如敝屣。由于复杂的原因,民族音乐的教育和推广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相对于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而言,学校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所占的分量只占少数。学习民族音乐需要较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