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9月-10月半月谈.docx

格式:docx   大小:105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9月-10月半月谈.docx

上传人:w447750 2018/8/30 文件大小:10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9月-10月半月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浮躁的文艺难燃“不灭的灯火”
&#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br****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里强调,“我同几位艺术家交谈过,问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说了两个字:浮躁。一些人觉得,为一部作品反复打磨,不能及时兑换成实用价值,或者说不能及时兑换***民币,不值得,也不划算。这样的态度,不仅会误导创作,而且会使低俗作品大行其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总书记交谈过的这几位艺术家都是谁,尚不可知,但他们所说的“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是浮躁”,却让人共鸣。不少文娱人士也谈到过浮躁,比如演员张国立坦言:“浮躁,本身就是一道障碍,只有克服,才能更好地向前。”秦海璐说:“文艺创作不能浮躁,下基层不是一日游。作为演员,角色塑造需要充足的时间。”
浮躁体现在哪里?除了下基层一日游,还体现在快餐式创作。导演冯小刚曾透露,现在不少电影编剧拿着煤老板给的一纸提纲,一两个星期就能写出一部电影剧本。萝卜快了不洗泥,过于追求速度,就难以保证品质。东拼西凑,泥沙俱下,哪有精品可言?
浮躁,体现在盲目跟风。今天,这种类型的电视剧火了,接下来便扎堆开发这种类型的电视剧;明天,那部影片火了,同类型的影片很快就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比如郑晓龙导演的《甄嬛传》曾经荧屏大火,类似题材的电视剧就井喷,以至于郑晓龙提醒“这不是一个健康的发展,不要盲目跟风。”
浮躁,还体现在舍本逐末,忘了本职工作。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毯星”,备受质疑。从名气营销看,这种做法并无不可,但有本末倒置之嫌,以至于有业内人士建言,一些演员经常走红毯但却忽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基本功,没有好作品却经常走红毯,难道不觉得你的脸和红毯一样红吗?
文艺界的浮躁绝非仅这几种,还体现在方方面面。窥一斑而知全豹,也正因过于浮躁,文艺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存在不少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怎能避免“文化垃圾”?脱离大众、脱离现实,能不迷失?为人民服务变成了为人民币服务,能有精品?
鲁迅先生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浮躁的文艺,不可能成为引导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甚至有可能吹灭那一盏盏灯火,原因就在于有些垃圾文艺污染了整个文艺环境,败坏了世道人心,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反作用。
如何祛除浮躁?总书记已经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而不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拆除“心”的围墙,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
总书记还举出了不少榜样。比如作家柳青。柳青为了深入农民生活,1952年曾经任陕西长安县县委副书记,后来辞去了县委副书记职务、保留常委职务,并定居在那儿的皇甫村,蹲点14年,集中精力创作《创业史》。因为他对陕西关中农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笔下的人物才那样栩栩如生。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理应出现匹配时代的伟大作品。脚踩坚实的大地,才有不惟功利的定力;真正瞄准广大民众,才有不会枯竭的源头;拿出“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恒毅,才有可能写出***的作品。不浮躁未必有经典作品,但是浮躁,一定没有经典作品。无论创作精品还是经典作品,都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时代的呼唤,多一些精品和经典作品,“不灭的灯火”才能更恒久。
生态文明是民意所在
&#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近年以来,一些地区的污染问题集中暴露,雾霾天气、饮水安全、土壤重金属含量过高等等,社会极其关注,群众反映强烈。“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也是民意所在********总书记反复强调这一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既要为当代发展着想,更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下,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已成社会共识,也带来很大变化。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壮士断腕的行动,体现了我们的大国责任。一季度中国经济的“稳中有进”,更传递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决心:宁愿让发展速度降下来,也要调结构、转方式,走出一条双赢之路。
走好这样的道路,关键是上下同心。不能再以粗放式发展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这些道理大家都很清楚。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保护环境、转变方式的重要性,也已经说得很透彻了。如果说在这个问题上,还需提升认识,那就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清醒地看到,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曾有人这样总结,30年前人们求温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