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浅谈壮族舞蹈的风格.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壮族舞蹈的风格.doc

上传人:zbptpek785 2015/8/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壮族舞蹈的风格.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壮族舞蹈的风格
摘要: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件不容忽视的大事,结合壮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和特点,深入对民族舞蹈的风格与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有利于民族舞蹈的延续与创作。
关键词:壮族;舞蹈;风格
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灿烂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民族,深入了解壮族民间舞蹈,对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壮族舞蹈风格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一个民族舞蹈风格的形成是源于社会政治、宗教文化和生存环境,不同的舞蹈风格各异,了解民族舞蹈演变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才能准确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精神特质、民族文化心理和民族审美特征,才能拥有民族舞蹈创作的根基。
壮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祭祀与节日文化活动。早先的舞蹈都是用于宗教祭祀仪式的,因为人们深信舞蹈可以超越现实,沟通神灵,于是各部族产生了各具代表性的舞蹈。同时,壮族宗教祭祀舞蹈吸收了壮族人民千百年来劳动生产、生活****俗的风格特点,反映了壮族人民与大自然斗争的精神风貌。当然,舞蹈也是壮族人民长期而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的积淀以及功利主义驱使下的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总之,与其他古老的艺术一样,壮族的民族舞蹈起源于一定的历史社会活动,是特定状态下社会存在的真实的艺术反映。壮族民间舞蹈安详、欢快的动律,看成他们劳动生存环境以及传统的审美情趣。在炎热的岭南地区,人们喜欢在树荫和水边,伴着明月和繁星,边劳动边生活,劳动后归来清洗洁净,饭后大家和着轻缓的山歌自由跳舞,把他们对山水的依恋随着歌舞流淌出来。此外,壮族人民与生活在大山的动物相处,舞蹈中自然也融入对珍禽异兽情感的艺术升华,成为动律、动态的文化因素。壮族人民不同程度保存有原始崇拜和万物有灵的观念,以及来看成农耕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他们对自然界充满亲切感,舞者多保持半蹲的舞姿,重拍向下,均匀的节奏中,膝部的屈伸带动身体上下颠动和左右轻摆,舞步或踏或跺,看似着力而下,却是重起、轻落,全脚掌平稳着地等。这些基本动律,体现出他们平和、善良的性格。
由于民间传统舞蹈文化多用于宗教祭祀,因于大多都带有较为浓重的迷信色彩。在近代,在广西西北地红水河流域一带,壮族人每年都要聚集在一起举行盛大的蛙神祭祀活动,将青蛙作为壮族的保护神,企图通过对青蛙的膜拜与祭祀达到祈福消灾的目的。富于民族地域特点的《蚂拐舞》,与壮族先民崇拜青蛙、模仿青蛙形态有着密切的审美关联,其外观造型与“花山崖画”上的“蛙式”图像十分相似,一脉相承。虽然表演比校简单,动作也只是生活劳动中的简单模仿,但其中蕴含着原始古朴、硬朗沉稳、简拙逗趣的动律特点。《师公舞》民族特色浓郁,是壮族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原始巫舞,是一种古老的宗教祭视舞蹈,舞姿比较丰富,最有代表性的舞蹈形式是独舞,由一个师公戴上某一个神的道具,手执简笏或刀、剑、斧、凿、扇子、绸带等道具,在神台前向东、南、西、北、中五方作舞,舞中伴有师公舞演唱神的身世功德。在漫长的民族展历史中,壮族人民创造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舞蹈,这些舞蹈都富含纯朴、含蓄、欢乐柔情的特点。
2 壮族民族舞蹈的风格
一个民族的舞蹈风格特征是指该民族舞蹈在形式、内容上较之其他民族舞蹈所具有的个性特征。但最重要的和最稳定的还是在动作上。动作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