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马云VS马化腾:天王山之战
正在玩儿着微信的姐姐问我:“借我一百块钱吧,我发红包用!”
“什么红包?”我问。
“微信上很多人给我发红包,我也给别人发发。忘记银行卡号了,借用你的,我绑定一下。”姐姐说。
在告知她卡号后,我收到了腾讯科技发来的微信验证码,告诉姐姐验证码后,顺利从银行卡上划出100元给她。
以上是大年初一时,本文记者与自己姐姐的对话。大年初三,本人的卡上收到了她抢到的红包转入:。
春节之后,从对“微信红包”铺天盖地的报道中,人们知道了这玩意在春节期间有多火爆:从除夕到初八,短短9天时间,800万用户发放和领取了4000万个红包,微信红包的开发者财付通也新增了数百万名新用户。
微信红包火爆“偷袭阿里珍珠港”
微信红包如此火爆,不仅财付通产品总监没想到,阿里董事局主席马云亦将其与珍珠港偷袭相譬喻, 称“此次春节‘珍珠港投资’的确计划和执行得完美,”“几乎一夜之间,各界都认为支付宝体系会被微信红包全面超越。”
其实,阿里投资的新浪微博也推出了“红包”,但它更像一个营销平台,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可以报名参与这一平台提供奖品,通过红包的形式向
“粉丝”随机颁发。马云之所以将腾讯微信视为珍珠港偷袭,是因为他看到了来自微信支付的挑战。这早已不是一款应景的春节游戏了,重点是用户们能够知晓并且选择它们的支付工具,甚至在线下的衣食住行都用它们来支付。
与马云“有预谋的投资”说辞相反的是,对于腾讯来说,微信红包的火爆或可称为无心插柳,其缘起只是出于以往腾讯PC端每到过年都有排队抢红包的习俗,为了缓解PC端的线上压力才临时搭建团队开发了微信红包小游戏。微信的“拼手气”红包程序为:由发红包的用户从银行卡转出钱,并决定红包数量,通过链接发到一个群里,其他人点击这个链接争夺红包,金额随机。
2月14日双节(情人节、元宵节)当天,微信支付借着微信红包的火爆继续推广自己。当天,记者到王府井百货的餐厅吃饭时,发现一层楼的人群聚集处,两位美女正举着微信支付二维码,人们纷纷举起手机扫码。这是王府井百货与微信支付的合作活动:扫码后,在微信中绑定银行卡,然后通过微信支付平台划出一分钱,即可随意选择一样礼品,礼物包括玫瑰花、饮料、王府井百货的网上购物卡等等。应该说,一分钱的支付额度几近于零,微信更多的是在推广它的支付平台。借着节日的气氛,现场参与度极高,很多人当场在微信支付绑定了银行卡。在成功支付一分钱后,大多人满心欢喜地领取一支玫瑰花而去。
从线上到线下抢夺支付平台
2月8日,记者在北大人民医院前拦下一辆出租车回家,上车后司机师傅侃侃而谈。司机师傅问记者是否已经安装打车软件,得知记者并没有安装后,司机稍有惋惜。他称若已经安装则可以现场叫车,由他应答后,到目的地后用支付宝支付可得到10元优惠,而他则可得到15元奖励。之后,司机师傅将自己的手机递给记者,热情推荐打车软件,记者输入手机号码后不久就收到了
“快的打车”的下载地址。
聊及当下的打车软件,司机师傅爽朗地称道:“现在的叫车软件竞争,只剩马云和马化腾了,属于二王争霸!”从出租车师傅谈及打车补贴、余额宝、微信理财通等兴奋的神情上,不难看出当下互联网浪潮对于出租车司机的刺激。
从2013年12月开始,微信和支付宝就在北京出租车上展开了激烈竞争,抢夺这一线下支付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