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北齐史馆考辨.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北齐史馆考辨.doc

上传人:ttteee8 2018/8/31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北齐史馆考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北齐史馆考辨
《唐六典》、《史通》等史籍都曾言及唐史馆与监修源出北齐,至于北齐史馆的称谓区别、建置时间、馆址方位、建筑情况以及组织机构、工作条件和史官生活待遇等,诸书均无明文。兹钩稽零星散籍,排比事类,略作考辨。


中国古代史馆始于北齐。《初学记》卷三冬第四载有《北齐邢子才(邢劭)酬魏收冬夜直史馆诗》。《北史》、《北齐书》也曾言及史馆,不过名称不一,或称“史馆”或称“史阁”。
《北史》称五十六《魏收传》:“(天保)四年,除魏尹,故优以禄力,专在史阁,不知郡事。”
《北齐书》卷四十四《刁柔传》:“柔在史馆未久,逢勒成之际,志存偏党。”
《北齐书》卷八《后主高纬纪》:武平三年(572)八月,“《圣寿堂御览》成,敕付史阁,后改为《修文殿御览》。”
《唐六典》卷九《中书省》“史馆史官”注云:“后魏并置著作,隶秘书省。北齐因之,代亦谓之史阁,亦谓之史馆。史阁、史馆之名自此有也。故北齐邢子才作诗酬魏收冬夜直史馆是也。”
但史馆与史阁还是有区别的,从邢劭《酬魏收冬夜直史馆诗》推测,魏收曾作《冬夜直史馆诗》,否则邢劭也不会作诗酬对。两首诗均称“史馆”,而不称史阁,这说明“史馆”是正式的官方机构名称。此外,北齐还置有东馆、文林馆,均以馆命名。
史馆又称史阁,馆、阁均为楼[1],二者互通。东汉洛阳宫中有秘阁,收藏图籍。秘阁又称秘馆。《后汉书》卷三十六《贾逵传》云逵为《左传》、《国语》作《解诂》五十一篇献上朝廷,“显宗重其书,写藏秘馆”。同书卷六十下《蔡邕传》载邕上书曰:“臣得以学问特蒙褒异,执事秘馆。”北齐置史馆,且馆中有阁,为收藏图书之所,故又名史阁。
“史阁”似是一种口头称谓,当沿袭北魏。北魏平城宫秘书省有史阁。《魏书》卷四十八《高允传》:“允领秘书典著作,选(刘模)为校书郎。允修撰《国记》,与(模)具辑著,常令模持管钥,每日同入史阁,接膝对筵,属述时事。”这里的“史阁”实即著作局。
北齐史馆置于何年呢?东魏置著作郎,由别职兼任。查诸史籍,未见任何关于史馆的材料。盖因魏齐禅代非常时期,高氏集团同元氏帝室集团政治斗争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魏史撰著难能开展,也不可能置史馆。北齐禅代东魏,情况发生了变化,高洋想在文治武功方面有所建树,倡导修史,于天保元年八月庚寅下诏征集国史资料。曰:“朕以虚寡嗣弘王业,思所以赞扬盛绩,播之万古。虽史官执笔,有闻无坠,犹恐绪言遗美,时或未书。在位王公文武大小,降及民庶,爰至僧徒,或亲奉音旨,或承传傍说,凡可载之文籍,悉宜条录封上。”[2]天保二年(551),高洋又“诏撰魏史”[3]。到天保四年魏收“专在史阁”,这是史籍记载北齐史馆有年可稽的最早年份。从高洋“诏撰魏史”到魏收“专在史阁”看,史馆之置当在二年以后、四年之前。
又据《北史》卷五十六《魏收传》云:“初,帝(高洋)令群臣各言志,(魏)收曰:
‘臣愿得直笔东观,早成《魏书》。’故帝使收专其任。又诏平原王高隆之总监之,置名而已。”《北齐书》卷十八《高隆之传》云:“齐受禅,进爵为王。寻以本官录尚书事,领大宗正卿,监国史。”从这两条史料还可进一步推测北齐史馆建置年代。高隆之封平原王时在天保元年六月,七月“录尚书事”[4]。领大宗正卿、监国史当也在此时或此后不久。而且从《魏收传》反映的情况看,高洋诏隆之监国史与使收专史任的时间大致相当,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