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内镜室质量考核标准(100分)
信息
来源
项目
质量标准
应得分
扣分标准
检
查
基
本
要
求
20
分
室内清洁、整齐,各区域划分明确,标志明显,有洗手设施。
4
进行操作时衣、帽整洁,操作前后洗手;每治疗一个病人更换手套;戴口罩。
4
室内每日清洁,湿式清扫,拖布(有标志)固定使用;每日紫外线消毒,有记录。
4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液、无菌物品等每月采样监测,各项监测在正常范围内。每月对活检钳的无菌效果和使用中的戊二醛进行监测并记录完整。
8
检
查
综
合
质
量
要
求
80
分
布局合理,洗消室与诊疗室分开,独立设置,标识明确。
3
肠镜清洗、消毒分开,标识明确。有多酶洗液,2%碱性戊二醛、75%酒精、戊二醛浓度试纸,无过期,证件齐全。
6
胃镜、肠镜诊疗分段进行。
8
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细胞刷等必须达到灭菌。
8
内镜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必须加盖。内镜及其附件用后立即清洗、消毒。
3
每日诊疗前内镜放入2%戊二醛浸泡消毒20分钟,冲洗干燥后使用。
3
内镜洗消记录齐全。病人姓名、内镜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操作人姓名。每天使用前、结束后消毒记录。
6
戊二醛、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记录齐全。
3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执行,分别放于四槽内按要求清洗消毒。防水服或防渗透围裙、口罩、防水袖套、手套等防护用品齐全。
8
10内镜附件一用一灭菌。
8
11、弯盘、敷料缸等高压灭菌;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干燥备用;注水瓶及连接管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干燥备用;注水瓶内为无菌水,每日更换。
6
12、每日诊疗结束,用75%乙醇对消毒后内镜各管腔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储镜柜。储镜柜表面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消毒,有记录。
6
13、灭菌后的附件按无菌物品存放。
4
14、浸泡灭菌附件当日有效,其他灭菌方法保存期限按规定。
5
15、每日诊疗结束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对第一槽、第二槽、第四槽进行刷洗;第三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彻底刷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