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诗与画之意境.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诗与画之意境.doc

上传人:sftnqws018 2015/8/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诗与画之意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诗与画之意境
摘要:意境是文学和艺术作品探求的最高境界,诗追求辞藻中包含的意境,画讲求形象外的意境空间。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之意境悠长。
关键词:意境;诗境;画境;诗情画意
谈论诗与画之意境,首先必须了解何为意境?唐代大画家张?论画中有两句话:“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和心源的凝合,成了一个有生命的结晶体,“兰生幽谷中,倒影还自照”,这就是“意境”,一切文学艺术的中心之中心。
意境是造化与心源的合一。简单地说,就是客观的自然景物和主观的生命情调的交融渗化。曾经的中学课本中有元朝马致远的一首著名的《天净沙?秋思》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中前四句完全写景,到了最末一句写情,抒发胸臆。全篇结尾化成一片寂寞、哀愁,宇宙荒凉以及无边的诗境。
那么,意境的准确概念又是怎样的呢?意境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意境:文艺作品中所描述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且有虚实相生,意与境偕,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中国古典文论独标境界以意境的高下来衡量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优秀的文学艺术往往是情与景,意与境相交融,塑造鲜明生动艺术形象,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①
唐代王昌龄《诗格》中写道,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王昌龄把诗境分为“物境”、“情境”与“意境”三大层次,相当于是说诗境有三品。“物境”之品最低,可以说,无论从诗境的审美创作与审美接受角度看,这种诗品的境界,仅以“形似”之“物象”,构成主体内心的韵律与氛围。“情境”之品为次,这一诗境品格,因跨越于“物”而高于“物境”,可是仍为“娱乐愁怨”所碍,虽具“驰思”,但仍“处于身体束缚之中”。“娱乐愁怨”者,情。至于诗的“意境”,品格最高。高在何处?
第一,诗之“物境”、“情境”,都滞累于“身”或是偏执于“情”。第二,“意境”则不然。此诗的“意境”之“意”,是消解了“物境”、“情境”之余的一种诗境。此“意”,已从“物境”与“情境”中解脱出来,它一尘不染,趋于空灵。就诗境的接受而言,召唤接受者基于人性,人格深处之宇宙精神的一种心灵的极度自由状态,即渗透融合佛禅之“意境”观的艺术审美意境。第三,诗中简短的三句话,概括出诗中所包含的三种境界,即物境――情境――意境。看似三者无褒贬,而实际称“意境”独得其真矣。这三个层次的“境”相互关联,逐一深化,道出“意境”这一最高层次。
谈到诗的意境不得不提到山水田园诗,而在中国文学史上,自王维、孟浩然所创的山水田园诗盛行以来,便有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审美意境,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诗情画意。这种诗情画意,说明了诗与画有着很多相似的审美特征,这是人们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审美的结果。记得念初中时,我曾在床头书架上贴过一首诗,是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是较早描写若耶溪的名篇。诗中有两个名句至今仍会在我脑海中萦绕。“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一联颇得谢灵运诗风的神韵。这诗句中的娴静、悠远、意趣,正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