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医学影像读书笔记.doc

格式:doc   大小:76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医学影像读书笔记.doc

上传人:xiang1982071 2018/9/1 文件大小:7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医学影像读书笔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急性左心衰主要X线表现:
;
;
;
;
(2~3天吸收);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相鉴别。
2、肺血减少
是指肺血流量的减少,由于右心排血受阻所引起。
X线上肺门血管细,肺门影缩小,右下肺动脉变细,肺纹理普遍细小、稀疏。肺野透明、清晰。正常肺动脉分支和其伴行支气管横断面基本相等,但在肺血减少时,肺动脉分支管径可明显小于支气管管径。严重的肺血减少。可由支气管动脉建立侧支循环,在肺野内显示为很多细小、扭曲而紊乱的网状血管影。肺血减少主要见于肺动脉狭窄、三尖瓣狭窄和其他右心排血受阻的先天性心脏病。
肺充血:
肺动脉内血流量增多。主要见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
X 线表现为:
A、两肺纹理增粗,增多,边缘清晰,锐利。
B、两肺门影增大,肺动脉段膨隆,右下肺动脉增粗,宽度超过15毫米。
C、动脉段、两肺门血管搏动增强,***下见肺门舞蹈现象。
常见病: 先心: 房缺ASD , 室缺VSD, 甲亢性心脏病。
4、肺淤血:
肺静脉血增多,肺静脉回流受阻。常见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左心衰竭。
X 线表现为:
A、两肺纹理增粗,模糊,两上、下肺纹理增粗,为上、下肺静脉增宽。
B、两肺门影增大,模糊;无搏动。
C、两肺野透亮度降低。
5、房间隔缺损:
X线表现决定于分流量,故婴儿期或年龄较大而分流量很少的可以表现为正常。达到一定分流量时,右心房、右心室因容量的过负荷而增大,肺血增多,而左心房大致正常,左心室相对发育较差,主动脉正常或缩小。在不同位置上表现为:
1)后前位:心脏左移,右上纵隔与右心缘影不明显,主动脉结缩小(心脏旋转使主动脉结影更小),肺动脉段突出,心尖上翘,肺血增多。
2)左、右前斜位:肺动脉段突起,心前间隙缩小,左心房不大,右心房不大,右心房段延长或隆起。
3)侧位:心前缘与胸骨接触面增加,心后三角存在。
6、室间隔缺损X线表现:
X线表现完全受血液动力学异常所决定。小孔室缺的X线表现可在正常范围,肺动脉段平直或稍隆起,或心脏稍增大,以左心室为主。中孔室缺见有肺血多,肺动脉段隆起,从肺门动脉到肺野最外侧的血管纹理均增粗,且成比例均。心影以左心室增大为主,左、右心室均增大。左心房也有量的过负荷,所以也大,但因与左心室同时增大,所以检查时不明显。大孔室缺时右心室增大比左心室明显,心脏也随之顺时钟旋转,易与房缺混淆,由于高灌注性水肿,加之左心衰竭所到肺静脉高压,所以常伴有肺间质水肿及肺泡性水肿的X线征,但是仍以肺充血现象为主。双向分流时出现Eisenmenger综合征,主要特点为肺动脉干及肺门动脉显著扩张,而肺外围的动脉显得纤细,肺门出现残根状表现,心脏大小可基本正常或轻度增大。
7、主动脉夹层临床和病理:
本病过去曾称为夹层动脉瘤,为主动脉壁中膜血肿或出血,病因尚不清清楚楚,重要因素为高血压,主动脉腔内的高压血液灌入中膜形成血肿,并使血肿在动脉壁内扩展延伸,形成所谓“双腔”主动脉。多数在主动脉壁内可见二个破口,一为入口,一为出口;或多处破口,少数没有破口,为主动脉壁内出血。
按DeBaKey分型:I型夹层广泛,破口在升主动脉,II型局限于升主动脉,破口也在升主动脉,III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