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紫叶山本酢浆草.docx

格式:docx   大小:77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紫叶山本酢浆草.docx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8/9/2 文件大小: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紫叶山本酢浆草.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紫叶山本酢浆草
紫叶酢(cù )浆草也叫红叶酢浆草,三角酢浆草,多年生宿根草本,花期4-11月。释名:酸浆、三叶酸、三角酸、酸母、醋母、酸箕、鸠酸、雀林草、小酸茅、赤孙施 果实为蒴果。果实成熟后自动开裂,要及时采摘。花、叶对光敏感。晴天开放,夜间及阴天光照不足时会闭合。喜温暖湿润环境。在肥活而湿润的土壤中生长旺盛,叶片肥大。较耐寒,冬季温度不低于0℃。
中文学名三角酢浆草、紫叶酢浆草【zǐ yè cù jiāng cǎo】
拉丁学名 Oxalis triangularis
别    称酸浆草、酸酸草、斑鸠酸、三叶酸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酢浆草目
科酢浆草科
属酢浆草属
种紫叶酢浆草
食用性可药用
汉语拼音 Zi ye cu jiang Cao
1形态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系为半透明的肉质根,有分叉,浅褐色,下部稍有须根,根顶端着生地下茎,地下茎由一个个鳞片状组成,地下茎在地下形成分枝呈珊瑚状分布。叶从茎顶长出,每一叶片又连接地下茎的每一个鳞片。叶为三出掌状复叶,簇生,生于叶柄顶端,小叶叶柄极短,呈等腰三角形,着生于总叶柄上,总叶柄长15~31厘米。叶正面玫红,中间呈“人”字形不规则浅玫红的色斑,向叶两边缘延伸。叶背深红色,且有光泽。一般白天展开,在强光及傍晚时下垂,三叶片紧紧相靠,尤似翩翩起舞的飞蝶,栽在疏林下,叶片终日展开,叶色颇为光亮。花为伞形花序,浅粉色,花瓣5枚,5~8朵簇生在花茎顶端。花茎细长,14~20厘米,随风摇曳,婀娜多姿。;花瓣倒卵形,微向外反卷;花丝基部合生成筒状。。种子小,扁卵形,红褐色,有横沟槽。花果期3—8月。
优点
①叶艳,尤其是从下往上望时,叶背光亮、美丽。
②花多、花密、花期长,4~12月陆续不断。
③植株整齐、矮(高仅30厘米)、轻,比其他植物更安全。
④群体景观效果好,观赏期长,除了严冬外,年内无须换品种。[1-2]   
2生长****性
适宜于排水良好的疏松土壤,喜光,耐半阴;花期长达8个月。无病虫危害,高温、高湿期间,老叶易患灰霉病,但不影响新叶,极紫叶酢浆草易控制。较耐寒,-5℃以上冬天常绿,-5℃以下地上部分叶子枯萎,但地下部分不死,翌年3月又能萌发新叶。无明显的休眠期,栽培管理粗放。
3地理分布
原产南美巴西,一说墨西哥,是一种珍稀的优良彩叶地被植物。我国已成功引种。
4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紫叶酢浆草繁殖以分株为主,也可播种或采用组培法繁殖。多年生草本,宿根性,具鳞茎,被黑褐色鳞片,由鳞片内著生珠芽,集聚成团状,鳞茎下部具纺缍形块根,半透明。
分株全年均可进行,以春季4-5月分株最好,分株繁殖,即分殖球茎,全年皆可进行。
组培法繁殖分株时先将植株掘起,掰开球茎分植,也可将球茎切成小块,每小块留3个以上芽眼,放进沙床中培育,15天左右即可长出新植株,待生根展叶后移栽。
播种繁殖在春季盆播,发芽适温15~18度。播后约15天发芽,实生苗当年能开花供观赏。生长期要求光照不宜过强,否则叶片色彩暗淡。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浇水时注意避免土壤玷污叶片,影响观赏效果。每月施肥1次。叶片向光性较强,需经常转换盆缸位置。每年需重新栽植更新。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的主要内容之一。紫叶酢浆草常见病害有叶斑病、根腐病和灰霉病,虫害有朱砂叶螨、紫酢浆草岩螨、烟蓟马、桃蚜、华北蝼蛄、同型巴蜗牛和野蛞蝓。发病原因和症状,危害特点和规律及其防治措施ruxia。
叶斑病
1. 发病症状
叶斑病危害紫叶酢浆草的叶片。发病时,叶片上产生淡紫色水渍状不规则的病斑,有的 
有明显的边缘,与健康部位分界清楚;有的则不清晰。病斑变成黄褐色后逐渐扩大,中央变成灰色,边缘变成褐色。几块病斑合并后,病斑之间的组织转黄、枯死。潮湿时,病斑部位产生黑色粉末状霉层。受害严重的叶片会干枯、卷缩。
2. 发病规律
紫叶酢浆草在生长季节叶片生长茂密,下部通风透光性较差,栽植过密时,易发生叶斑病。病残植株及土中植株残体是病菌的越冬场所,借助气流和雨水传播分生孢子,高温多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害的传播和蔓延,从气孔或伤口侵入紫叶酢浆草体内。病害从5 月上旬至9月上旬均可发生,温室中则可全年发生。温度在24-35℃,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发病最严重,雨季更普遍。土壤连作发病严重。
3. 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结合紫叶酢浆草的整形修剪,及时清除保护地内的病叶、残叶和枯叶等侵染源。尽量避免连茬种植,应采用两年以上的轮作。加强栽培养护,合理施肥浇水,注意通风透光,保持土壤湿度适中。
②化学防治:发病初期使用70%的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