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七下历史和社会复习提纲.doc

格式:doc   大小:1,585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七下历史和社会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qi1920809 2018/9/3 文件大小:1.5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七下历史和社会复习提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历史与社会(七下)》复****提纲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
一、辽阔的疆域
1、【地理位置】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西部北部深入内地。
2、【疆域面积】中国幅员辽阔,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我国领土南至南沙群岛南缘,北到黑龙江,西达帕米尔高原,东抵乌苏里江。
3【陆上邻国】中国陆上邻国众多,按逆时针方向,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14个国家相邻。
4、【海上邻国】由北向南,中国分别与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6国隔海相望。
5、【领海和岛屿】我国领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湾岛濒临的太平洋洋面。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舟山群岛是我国第一大群岛。
6、【地理位置特点及意义】特点: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意义(优点):①东部临海,气候湿润,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多良港,利与各国海上往来和发展海洋事业。②西部深入内陆,可与欧亚国家陆路往来。③幅员辽阔的国土,为民族生存发展提供巨大空间,还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行政区划
1、【三级区划】我国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
2、【一国两制】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的领土。2
三、人口众多
1、【人口特点】我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均匀(东密西疏)。
2、【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以东,地少人多;以西,地广人稀。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状况】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人口最多,其余55个民族统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回族分布最广。
2、【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3、【民族分布区域】汉族遍及全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
蒙古
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朝鲜
韩国
印度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渤海
黄海
东海







海南岛

F
E
D
C
B
F
EDCBA
B
长江流域图

E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广西壮族
自治区













天津
上海
重庆
浙江





西
福建
台湾
北京

第二课山川秀美
一、复杂多样的地形
1、【我国地形状况】地形多样是我国自然环境的显著特点。各种地形的面积相差很大,山地所占的面积最大。一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山区面积占我国总面积的2/3。21(
2、【我国地形】山脉是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山脉和山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准噶尔盆地
3、【地形与景观】我国的地形不仅类型多样,就是同一种地形,其景观差异也很大。
高原
景观特点
黄土高原
黄土覆盖;沟壑纵横;层层梯田。
青藏高原
海拔最高,种植耐寒植物青稞。
内蒙古高原
地势平坦,草原辽阔,牧人天堂。
云贵高原
崎岖不平,石林广布。
4、【地势特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东逐级降低,呈三级阶梯。
5、【三级阶梯】结合下面表格和地图掌握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级阶梯
分布的地形
第一级阶梯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分界线:①昆仑山脉、②祁连山脉、③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
三大高原(A内蒙古高原、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
三大盆地(D准噶尔盆地、E塔里木盆地、F四川盆地)
分界线:④大兴安岭、⑤太行山、⑥巫山、⑦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三大平原:G东北平原、H华北平原、I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A
B
C
D
E
F
H
I
G
6、【北纬32°地形剖面图】沿着北纬32°纬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是:①青藏高原②横断山脉③四川盆地④长江中下游平原⑤黄海
7、【地势对我国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逐级降低,呈三级阶梯分布对我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①我国河流多自西向东流,使东西交往便利,南北交通不便; ②使暖湿气流得以深入内地;
③在阶梯与阶梯的分界处落差巨大,水能资源丰富。
二、季风的影响
1、【我国的气候类型】结合下面表格和《中国气候类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