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与三农问题破解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的必然性
是指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的历史看,经济规模较大和属于“大国结构”的国家,都经历过工业化这一发展历程。我国作为dddtt一个具有巨大经济规模和典型“大国结构”的国家,也不可能化这一经济发展阶段。从国内经济发展实践来看,我国为工业化建设已经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和时间,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一个农业国发展成为拥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工业基础,并进入了准工业化的国家。还相差很远。因此. com,继续进行工业化建设,完成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必然任务和必由之路。
发达国家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sSBbWw,传统工业化道路虽能使社会生产力获得ssbbww快速发展,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却是以过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耗能55亿吨标煤。据有关专家预计,考虑到技术进步的因素,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工业化时,能源需求可能40亿吨标煤,而我国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不足以支撑我国走传统工业化发展的道路。
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工业先行国家与工业后发国家在产业结构升级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竞赛中,后发优势远远小于先行优势,未来学家托夫勒“在跃向未来的赛跑中,富国与穷国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预言并未实现。而要缩小这样的差距,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在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不至于落后,就不能按部就班地走传统工业化道路,必须ssbbww. c om选择一条新型的工业化发展之路。
从我国工业化的实践来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sSBbWw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兼顾轻工业、农业的工业化道路,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建立起了一个独立、完整、初步现代化的工业体系,但它是靠“三农”的积累来完成的工业化。半个世纪以来,通过“剪刀差”,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工业、城市和市民付出了高达6000亿元的资本原始积累,造成了以国家资本的形式对农民、农业的过度汲取,加重了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分裂。以户籍管理为特征的城乡二元结构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高了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成本。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和科学发展观的确定,传统工业化的弊端逐步显现,国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决定了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在我国已经走不通,必须ssbbww. c om选择一条紧跟时代步伐的中国式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新型工业化的内涵
关于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党的十六大报告作了明确的解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新型工业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不是孤立的概念,它几乎触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新型工业化本身的特点看,它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业化,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所谓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业化,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把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协调起来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把工业和农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放到同一平台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协调行动。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