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路基施工技术交底
大郑线
一、路堤施工
路堤施工严格执行铁路路基填筑压实施工工艺流程,按三个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水平分层填筑施工。三阶段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检测整修阶段;四区段是填土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验区段;八流程是: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洒水晾晒、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面整形与边坡整修。
(一)、路基本体
1、基底处理:在地基表面,清除基底表面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然后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基底换填。地面坡度陡于1:10的地段先开挖台阶,宽度不小于1m,其后进行基底平整和碾压。
2、分层填筑:采用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的方法。填筑虚铺厚度按照预先铺筑样板段确定的参数进行控制,分层厚度≤30cm(压实厚度)。路基每侧的加宽值见下表:
一般填料
路堤边坡高度(m)
0-10
10-20
≥20
每侧加宽值(m)
3、摊铺平整:填料摊铺平整使用推土机进行,控制层面无显著的局部凸凹。平整面做成坡向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
4、洒水晾晒:填料碾压前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3%范围内。当填料含水量较低时,采用洒水措施。洒水采用取土坑内提前洒水闷湿和路堤上洒水搅拌两种方法。当填料含水量过大,采用取土坑挖沟拉槽降低水位和用推土机松土器拉松晾晒相结合的方法或将填料运至路堤摊铺晾晒。
5、碾压夯实:碾压前进行技术交底,其内容包括碾压起止范围、压实遍数、碾压机的速度等。碾压采用大吨位重型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顺序按先两侧后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压的操作程序进行。各区段交接处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少于2米,。对不同的填料应事先进行压实试验,以确定分层厚度及压实遍数。路堤填筑完成后,人工铲挖、整修超填边坡土。
6、质量检验:其中细粒土压实检测须用核子密度仪;粗粒土、碎石土的压实质量采用K30承载板试验方法或相对密度方法进行检验。检验、试验的质量标准及频次见下表。
基床以下路堤压实质量检验标准、频次
填筑部位
填料类别
压实指标
细粒土
粗粒土
频次
不浸水部分
地基系数K30(Mpa/m)
≥70
≥80
,200米范围内检查2点,中间1点,距路基边1米处1点
相对密度Dr
≥65
每填高1层,100米范围内检查6点,边上4点,中间2点。
压实系数kh
≥
路堤面的排水横坡、平整度、边坡等整修内容,将严格按照设计结构尺寸进行,对于加宽部分在整修阶段用人工挂线清刷夯拍,路堤整修要达到下表检验标准要求。
路堤外形尺寸检验标准、频次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范围
频次
中线平面(mm)
±5
每项100米用经纬仪检查5点
平整度(mm)
土质≯15
边坡
≯3%设计值
每100米检查3处
纵断高程(mm)
±50
每项100米用水准仪检查5点
宽度(mm)
≮设计值
每项100米检查3处
横度(mm)
±%
每项100米检查2个断面
(二)、路堤基床填筑
,,。路堤基床的填筑与压实均应纵向分层进行,严禁倾填施工。基床每一压实层的全宽必须使用同一种且条件相同的填料。
路堤基床底层填筑:基床底层施工厚度按分为7层掌握,前三层厚度30cm,后四层厚度为25cm。路堤基床底层填筑的施工准备、施工方法及填料复查同“路基本体填筑部分”。
基床(底层)压实质量检验标准、频次
填筑部位
填料类别
压实指标
粗粒土
碎石土
频次
基床底层
地基系数K30(Mpa/m)
≥100
≥120
每层100m范围内查5点、中间1点,距路基边1m处4点
相对密度Dr
≥70
≥70
2、路基基床表层填筑:基床表层施工分两次进行,每层压实厚度为30cm。路基路堤面应按设计要求测量放线,与基床表层一并填筑压实,要求做到肩棱明显,路拱坡面合度,完工时路基面允许误差为:
宽度:路肩边缘至边缘不小于设计宽度,线路中线点至路肩一侧宽度允许有±5cm的偏差。
高程:路肩高程与预留沉落的路肩高程比较,在100m路基内的个别地段允许有不超过±5cm的误差,但其连续长度不应大于10m。
平整度:每100m长路基上,,间距大致均匀地抽测十次,量得最大凹凸差均不应大于15mm。
表面整平需补填时,如补填厚度小于10cm,应将原压实层翻挖至少10cm深,补填压实。
基床(表层)压实质量检验标准、频次
填筑部位
填料类别
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