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隧道工程爆破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交通部相关规章制度。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左黎高速公里ZL2标施工设计图纸。
5、我单位前期踏勘、调查、采集和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6、我单位拥有的科技工法成果和现有的企业管理水平,劳力、设备技术能力,以及在同类公路施工中所积累的丰富的施工经验。
二、编制原则
、交通部和山西省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
,安排好环保工作,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进行施工方案的比选,因地制宜制定施工方案。
,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积极而慎重的采用〝四新〞,以求得先进术、工程质量和合理选价的高度统一。
,全面规划、突破重点。强调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实施性、操作性、严密性和可靠性。
三、编制目的
;
,保障施工安全;
,提高工作效率。
四、工程概况
1、简介
山西省左权至黎城高速公路是山西省高速公路网“三纵十一横十一环”主骨架“三纵”中的东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北接汾阳至邢台高速公路榆社至和顺康家楼段,南接长治至邯郸高速公路黎城段,是山西省北中部通往南中部的交通要道。。本标段为第ZL2合同段,地处晋中太左权县境内,起于粟城乡柏管寺村,
本合同段隧道有分离式隧道3座,其中包含中隧道1座、短隧道2座,分别是。。。隧道、。。。和。。。隧道。分离式隧道左线长。。。。m,右线长。。。m,合计单线长2337m。
隧道一览表
隧道长度及围岩级别
2、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隧道:根据沿线地貌分区,隧址区属低山区。隧道的进出口与路基相连,进出口均未见不良地质现象,自然条件较好。隧道最大埋深86m。隧道区海拔高程1025~1125m,地形起伏略大,相对高差约100m。山体平均坡度25~55°,属较陡山形,大部分基岩出露,局部薄层碎石覆盖。
。。。道:根据沿线地貌分区,隧址区属中山区。隧道的小里程方向进口与桥梁相连,大里程方向出口与填方路基相连,进出口均未见不良地质现象,自然条件较好。隧道最大埋深约109m。隧道所经区域海拔高程998~1122m,地形起伏略大,相对高差约124m。全程山体平均坡度约35~45°,属较陡山形,大部分基岩出露,局部薄层黄土覆盖。
。。。隧道:根据沿线地貌分区,隧址区属中山区。隧道的小里程方向进口与桥梁相连,大里程方向出口与桥梁相连,进出口均未见不良地质现象,自然条件较好。隧道最大埋深约65m。隧道所经区域海拔高程907~960m,地形地势起伏略大,相对高差约
65m。山体平均坡度约25~45°,属较陡山形,大部分基岩出露,局部薄层碎石土覆盖。
2、气象
项目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寒冷,昼夜温差较大。℃,℃,气温最低-22℃。无霜期为110~180天,,,,一般4月平均风速最大,,。
3、水文地质
本隧址区降水少而集中,蒸发量大,具典型的雨洪特征,水位与降水量成正比,动态极不稳定,降水多以地表水排走而补给地下水甚少。地下水的赋存与运移均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象、水文等因素综合控制。
根据钻孔水文地质观测,结合地形地貌,岩性和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判断,隧址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水量较小,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勘察期间未见地表水及地下水。
4、抗震设计参数及地震效应
隧址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设计抗震分组为第3组。强风化层为Ⅱ类场地土,中风化层为Ⅰ1类场地土。Ⅱ类场地土特征周期T=,Ⅰ1类场地土特征周期T=。
5、洞口边坡稳定性评价
。。。隧道:在破顶面上没有纵向(边坡走向)切割面的情况下,边坡能处于稳定状态。因隧道进口施工存在开挖边坡面的情况,且切割坡顶面,故边坡易于产生滑动,需加强支护。出洞口由于斜坡岩体裂隙较发育,裂隙倾角陡峭,具有诱发倾倒式破坏的可能。
。。。隧道:进洞口为组合结构面,交线在切削面出露,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可能沿交线方向滑动,应加强支护等措施。出口三组结构面均不会引起边坡滑动。
。。。隧道:隧道施工进口边坡进行切割时可产生滑动,需加强支护等措施。出口由于斜坡岩体发育大量裂隙,裂隙倾角陡峭,具有诱发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