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采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2例,对照组采取vad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式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对照组采取vad方案:长春新碱(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 mg/d,第1~4天;多柔比星(浙江海正药业有限公司)10 mg/d,第1~4天;地塞米松(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40 mg/d,第1~4天,第9~12天,第17~20天。28 d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式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起始剂量50 mg,每周递增50 mg,最大剂量200 mg,持续12周以上。疗程同前。且对严重贫血、感染、高凝状态患者予以输血、抗生素、抗凝对症治疗。所有患者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及副作用。
依照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评价疗效为部分缓解、进步、无效[2]。
数据采用spss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 < 。
2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见表2。观察组无效3例患者中2例于化疗3个疗程后未能缓解;1例于化疗2个疗程后未能缓解,死于肺炎并发呼吸衰竭。对照组无效5例患者中4例于化疗3个疗程后未能缓解;1例于化疗2个疗程后未能缓解,死于肺炎并发呼吸衰竭。
表2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n(%)]
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嗜睡,2例出现便秘,1例出现周围神经炎,无骨髓毒性,反应程度均可耐受,予以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未影响治疗。
3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浆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病因比较复杂,同时伴有广泛的溶骨病变或骨质疏松及贫血、感染、肾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mm治疗目的是获得疾病缓解,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相关症状,提高生存质量[3]。
目前临床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常用方法主要是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但是一部分患者存在耐药或者病情缓解后再次复发的情况。研究发现沙利度胺有治疗mm的作用,而且对难治和复发者也有显著的治疗效果[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骨髓瘤细胞的生长、生存以及耐药的产生与骨髓微环境密切相关,骨髓微环境可为骨髓瘤细胞的增生提供营养和细胞因子的支持。因此,针对骨髓微环境中细胞生长和生存的靶向治疗成为多发性骨髓瘤新的治疗策略。
沙利度胺是谷氨酸衍生物,化学名称是n
—(2,6—二氧—3—哌啶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研究表明,沙利度胺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对mm的瘤细胞直接或间接产生抑制作用:一方面通过经自由基介导造成细胞dna氧化损伤,直接杀伤mm细胞或促进凋亡;或通过抗血管新生,减少瘤细胞的血液供应及增殖,直接作用于mm细胞和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