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三化学辅导讲义——上册知识点汇总
绪言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物理变化:稀有气体充作霓虹灯、气球爆炸、充作气球、干冰升华,潮解等;
化学变化:氮气用作保护气、具有可燃性、变质、食物腐败等。
纯净物:由同一物质组成;例:冰水混合物、胆矾等。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例:石灰石、天然气、空气等。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注意: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例:金刚石和石墨。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例:CO2
5、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
保持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铜原子;
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空气
空气的成分以和为主,属于混合物。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
红磷燃烧:(为什么不能用木炭、硫、铁丝等代替?)
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②装置漏气;
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3、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三要素:(1)有可燃物(2)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物质的着火点不能降低)。
水
1、氢气燃烧:
2、电解水实验:
(正氧负氢, , )
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如何验满),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为,质量比为。
氢气燃烧和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四、O2、H2、CO2、CO、C
1、同素异形体: ;
(金刚石(C)、,石墨(C)、; 氧气、臭氧;红磷、白磷。)
2、(1)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 ;
。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利用N2、 O2的沸点不同)。
(2)实验室制CO2的方法是: ;
不能用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气体中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启普发生器的原理和优点: 。
工业上制CO2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CaCO3 。
(3)实验室制H2的方法是:常用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
Zn+H2SO4(HCl) ;
工业上制H2的原料:水、水煤气(H2、CO)、天然气(主要成分CH4)。
(4)实验室发生装置和集气装置的选择依据: 。
3、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1)C和O2反应: ;
现象: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2)S和O2反应: ;
现象: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P和O2反应: ;
现象: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用于发令枪)
(4)Mg和O2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