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文档名称:

脑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磷脂酰甘油双磷脂酰甘油.ppt

格式:ppt   大小:776KB   页数:3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脑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磷脂酰甘油双磷脂酰甘油.ppt

上传人:likuilian1 2018/9/5 文件大小:77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脑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磷脂酰甘油双磷脂酰甘油.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脂质
概述
单纯脂质
复合脂质
衍生脂质
脂类的组成及功能
脂类是生物体内一类微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如***仿、***、***、苯等)的重要有机化合物。其主要组成为C、H、O三种,有的还含有N、P及S。
化学本质:脂肪酸和醇形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功能:
1. 重要的贮存能量形式;
2. 表面的脂类可防止机械损伤和热量散发,起润滑及保护作用;
3. 磷脂、糖脂、固醇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4. 类脂在细胞生命过程中的物质转运和能量传递中起重要作用,是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
脂类的分类
分类:
1. 简单脂类:脂肪酸与醇类形成的酯,可分为脂肪和蜡;
2. 复合脂类:除了脂肪酸和醇以外,还有其它化合物;(磷脂、糖脂、蛋白脂、硫脂)
3. 衍生脂质:由简单脂质与复合脂质衍生而具有脂质一般性质的物质。(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高级醇类、烃类)
脂质的分类
非极性脂质
不具有容积可溶性和界面可溶性
Ⅰ类极性脂质
具有界面可溶性,但不具有容积可溶性;能掺入膜,但自身不能形成膜
Ⅱ类极性脂质(磷脂和鞘糖脂)
成膜分子
Ⅲ类极性脂质(去污剂)
具界面可溶性,但形成的单分子层不稳定
脂肪酸
1. 天然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植物组织:存在于种子或果仁中(不饱和脂肪酸丰富);
脂类动物组织:存在于皮下组织、腹腔、肝及肌肉间的结缔组织;
(结构简单,线形,双键数目1~4个)
微生物细胞:可积累脂类(大多数饱和,少数为单烯酸)
骨架的碳原子数目为偶数;
大多数单不饱和脂肪酸中双键位于C9和C10之间(△ 9);多不饱和脂肪酸双键大多属非共轭系统;
大多数双键为顺式,少数为反式。
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酸
2. 理化性质:取决于脂肪酸烃链的长度和不饱和程度;
3. 乳化作用:属Ⅲ类极性脂质,为离子型去污剂
4. 必需脂肪酸:
亚油酸(w-6):→γ-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α-亚麻酸(w-3):→ DHA和EPA
5. 类二十碳烷
类二十碳烷
体内的局部激素,效应一般局限在合成部位附近,半衰期短;
前体:花生四烯酸(20:4w-6)
前列腺素H2
凝血烷TX
白三烯
前列环素
其它前列腺素
三酰甘油
由动植物组织提取的油脂都是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由三分子高级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形成的甘油酯。
O
CH2 O C R1
O
CH O C R2
O
CH2 O C R3
构成甘油酯的三个脂肪酸相同的称为单纯甘油酯,三个脂肪酸不同的为混合甘油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