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多机房联网监控系统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266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多机房联网监控系统方案.doc

上传人:1485173816 2018/9/5 文件大小:2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多机房联网监控系统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XXXX机房
大型联网监控系统





深圳市共济科技有限公司
2008年05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3
项目目标 3
3
第二章系统设计思想 3
3
常见两种实现方式比较 4
5
第三章监控方案 5
5
系统组成 6
产品选型 7
监控系统的实现与功能实现 8
动力系统 8
环境系统 11
16
18
18
19
第一章项目概况
项目目标
根据对XX公司各机房现场情况勘察和实际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XX公司各机房设备环境监控系统项目,是要对遍布在全国N个省各机房设备环境进行集中监控,保障机房设备安全,提高基础设施可用性,确保XX公司内部网络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我们在设计本系统时,已充分考虑确保系统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也考虑到系统建设的过程特点,及产品生命周期,使系统具有高度的可扩充性及可维护性,充分适应用户机房及监控设备的扩建,搬迁,撤销,设备扩充,满足低维护成本要求,以达到为XX公司建设一套稳定、经济、先进、实用的通信/计算机机房设备环境监控系统。

XX公司机房设备环境监控系统项目范围:对分布在全国N个省的各通信、计算机机房内设备和环境实施集中监控管理。
XX公司目前现有机房N个,考虑到管理的方便性和降低投入成本,根据现场勘察实际情况,建议合并n处小机房,本工程项目实际应监控管理机房共有N-n个,具体情况详见XX公司机房监控内容及传输条件表。
第二章系统设计思想

根据XX公司关于该项目的基本要求,系统整体实现采用“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模式:
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式:现场的设备环境系统通过模块将数据传输到在本地建立的独立的可完全脱网工作的各自现场监控本地站,实现现场设备环境系统的分散控制;再由各现场监控本地站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至管理中心,由监控中心管理站实现对分布在不同区域的现场监控本地站的集中管理。
常见两种实现方式比较
系统整体实现通常有两种方式:即集中控制管理式和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式。集中控制管理式:将现场设备环境系统直接通过控制器或执行器,通过网络传输到管理中心的服务器,进行数据的集中控制与管理。
集中控制管理实现方式的突出优点是使日后的维护工作量有所下降,但由于其本身对传输网络的依赖性高,却是以牺牲数据安全性为代价换取的。
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实现方式,是机房设备环境监控领域目前国际流行的解决方式。它兼收并蓄了“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这两种不同系统结构模式的性能优势于一体,不仅满足了对分散机房的集中统一管理的需要,更满足了对现场数据安全、实时、完整的存储和控制要求较高的领域。
集中控制管理的特点如下:
集中控制管理的优势在于管理维护工作较少;
设备的原始数据未经处理直接上传,实时占用带宽,增加网络负担和投入;
对中心服务器要求高,增加中心服务器投入;
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特点如下:
每个分机房完全独立运行,系统整体的稳定性高。同时又满足集中监控管理的需求;
整个监控系统更加安全、稳定,风险率极大降低。如果系统出现局部故障(如某分机房),或是网络传输出现局部故障,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底层硬件采用独立的智能单元,稳定性大大提高;
系统的设计完全采用数字化,模块化结构,系统的升级和扩容更加方便、灵活、快捷,系统维护可远程进行,也可本地监控现场进行;
系统采用分布处理方式,各类数据信息、报警信息及图像信息本地化存储和处理,使得各现场监控本地站到监控管理中心的数据量大量减少,减轻网络压力,避免数据流量高峰时刻网络阻塞,影响系统安全性;
系统具有更高的性能价格比。由于系统采用灵活的分散监控,故所需监控主机的配置要求大大降低,因而使整个系统建设的投资成本得到了极大的降低。
系统管理按设备-分机房-管理中心3层架构设计,结构更加清晰合理,便于系统维护管理。
所以结合本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我们建议系统整体采用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方式实现。

《XX公司集中监控技术规范书》
《通信电源和空调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要求(暂行规定)》
《通信电源、机房空调集中监控系统暂行规定》
《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附件一通信电源和空调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中国移动通信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通信局站雷击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
《计算机站场地技术条件(GB 2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