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中国海军舰炮发展历程.doc

格式:doc   大小:2,418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海军舰炮发展历程.doc

上传人:zxwziyou8 2018/6/29 文件大小:2.3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海军舰炮发展历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海军舰炮发展历程
舰炮与陆军使用的野战火炮不同。战舰上的火炮本身不需要作机动,因而就炮本身而言有较为充裕的空间和重量指标,用于安装复杂的装填机构、冷却系统、弹药库等附属设备;同时安装在大中型舰艇上的火炮,可以承受比同等级地炮更大的后坐力。因此,在同时代、同口径的火炮中,舰炮的射速明显快于野战炮,射程也更远,弹丸重量更大。1座"旅大"级驱逐舰上的130毫米双联装舰炮,火力效率相当于2个M-46式130亳米加农炮炮兵连。另一方面,舰艇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而地面压制火炮可以在基本静止状态进行瞄准和射击,因此,舰炮需要有比地炮更强大的火控系统和火炮稳定机构,才能实现精确射击。此外,作为战舰各武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舰炮与战舰上各火力配系之间必须要解决设备的兼容性问题。
中国海军舰炮发展50多年来,已经发展了多型号不同口径舰炮,主要包括以下系列:





6. 76式双管130毫米舰炮

8. 法T100C紧凑型单管100毫米自动舰炮
9. AK630型6管30毫米自动炮


12. AK730型多管30毫米近程武器系统



人民海军中口径舰炮的发展,经历了从接收、引进到自行研制的历程。解放初期接收的国民党海军舰炮,由于舰艇及火炮老化,加之口径庞杂,性能低劣,因此很快退出现役。
在50年代初期,人民海军从苏联引进了4艘"鞍山"级驱逐舰,这一级建造于30年代后期的舰队驱逐舰,主要武器是4门130毫米/50倍径M1936式单管舰炮。M1936式舰炮射程远,弹丸威力大,在列装部队后,有力地压制了对岸国民党海军的美援"弗莱彻"级驱逐舰。但该炮人力装弹的装填方式以及半敞开式炮塔,使得该炮的射速低,防护能力差,战斗中易因为人员伤亡而丧失作战能力。在这一时期,我国还随苏援护卫舰引进了苏制单管100毫米/51倍径舰炮。

61式25毫米双管舰炮是一种小口径半自动舰炮,用于对空、对海和对岸上目标射击。1959年,根据当时海军装备的需要,提出了仿制苏联双联装25毫米舰炮的任务。在试制中遇到不少的困难,这对当时中国薄弱的工业基础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但在中国工人的努力下,这些问题均得到较好的解决。
1964年,该炮被命名为1961式25毫米双管舰炮,随之大量装备在"黄埔"级、"上海"级、"海南"级、"湖州"级、"河谷"级、"黄蜂"级、6610级、"榆林"级等快艇上。
61式双管25毫米舰炮
61式结构可靠,火控系统较为简陋,但火力密集,射速800多发/分,有效射程约2800米,对空、对海近距离作战均有良好效果。61式25毫米双管舰炮刚刚定型后不到一年,就赶上1965年著名的"八六"海战。这次海战结果是年轻的人民海军取胜。61式25毫米双管舰炮的威力也得到考验。
61式双管25毫米舰炮
在这一时期,我国还研制了66式57毫米双管舰炮,该炮在提供基本的低空防空能力的同时,近距离对岸火力支援能力较强,安装于"海南"级、"玉坎"级、"玉亭"级登陆舰。

61式37毫米双管舰炮于1958年开始研制,是一种小口径全自动火炮,可拦截低空飞机和早期反舰导弹。61式双联装37毫米高炮曾是中国海军装备数量最多的一种舰载防空火炮,主要装备"江湖"I、Ⅱ、Ⅲ型护卫舰上。
61式双管37毫米舰炮
第一代双37毫米舰炮武器系统是一款性能良好的多功能舰炮武器系统,它可高平两用,结构重量小,射速高,在660—3000米的作战距离上能够构成有效的的防空火力;采用穿甲燃烧弹则可以实施对海攻击,非常适合于安装在各种中小型舰艇上。对于当时中国舰艇防空火力不足的情况,37毫米双管舰炮武器系统作为副炮能有效地弥补中国水面舰艇中近程防空火力的空白;对轻型水面舰艇和各种辅助舰艇来说,它解决了对海上小型目标的攻击武器问题,以及辅助舰艇对空防御和自卫的需要,成为了一型用途广泛,性能良好的舰炮武器系统。在1974年西沙海战中,安装双37毫米炮的我海军快艇,在近距离以密集火力有效压制了越军4艘千吨级护卫舰,取得了小艇击沉大舰的辉煌战果。

61式100毫米舰炮,属于前苏联B-34型100毫米舰炮的仿制型,56倍口径,是一型人工手动操作的舰炮,人工装填炮弹。弹道性能好,射程和威力都比较可观,但是自动化程度很低,战斗中水兵们必须在甲板上手动操作,实战效能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