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城镇规划的美学原则.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城镇规划的美学原则.doc

上传人:zbggqyk171 2015/8/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城镇规划的美学原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城镇规划的美学原则
[摘要] 城镇规划应追求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相和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和谐,宏观景观与微观景观相和谐,城镇化运动与主题文化特色相和谐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城镇规划,景观设计,美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 J01 [文献标识码] A
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要发展就面临着打破原有的城镇规划。不同地域的城镇建设,由于气候、地理环境和文化等因素的差异性,造就了不同的建筑历史和文化,而城镇规划就是要按照各自的特点,有所取舍,有所改善,从而为城镇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具有个性鲜明、风格独特、优雅宜居的建设模式。然而,当前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由于急功近利等原因,出现了一股地不分东西南北,城不分规模大小,基本上都是朝着现代高层建筑模式发展。这虽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节省了一些建筑成本,但那种千城一面,万镇一孔的现象随处可见,以致于我们走在许多街道上,都感觉到缺少一种文化的感知和艺术的享受。好像建筑仅仅就是为了遮风挡雨,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而我们却浑然不觉。城镇发展需要一种文化来定位,需要一种精神来弘扬,城镇的规划者和城镇的设计者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集成艺术创作,而不是仅仅满足眼下的居住功能。为了减少城镇规划中留下的缺憾,我们应该遵循一些基本的建筑美学规律。
首先是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相和谐。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建筑史,传统的建筑文化丰富多色,各具特色。上世纪80年代中国邮政发行的一套“民居”邮票,就集中展现了几十种各个地区的民居建筑文化特色,方寸之间,美不胜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同时,居住质量的改善也进入了一个飞跃期。如何继承传统的建筑文化,保留传统建筑的风貌已经迫不及待地摆在了我们面前。那种推倒重来、拆光再建、低级复制和全盘西化的城镇扩建模式,不仅造成了物质财富的巨大损失,同时也使得传统的建筑文化遭受毁灭性破坏。新中国成立之初,针对老北京城的改造上,梁思成等建筑学家就建议将城墙内的老北京作为城市博物馆整体保留下来,中央各部委的办公建筑可开劈“新北京”,即北起圆明园南至丰台这一条新轴线上。“梁陈方案”如果能够实现,就不会出现今天的北京老城区内新旧建筑混杂一起的格局,北京的交通也不会是今天这样拥堵,买车靠摇号,行车靠限号。在老城改造和新城扩建上,应追求地域文化和建筑风格的一脉传承。规划大师陈为邦曾讲道,什么是建筑风格呢?建筑风格就是大量地重复,而在重复之中又有所变化。比如四合院为老北京城的建筑特色,即便是皇宫,除了这种特色的重复与尺度放大之外,也仅仅是增加了红墙黄瓦的色彩变化。所以,要做到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风格的和谐,一是要做到老城保留与新城发展的和谐;二是老城改造要保留精典建筑群体;三是现代建筑要吸收传统建筑的文化元素;四是新老城区结合部位应避免生硬拼凑和大起大落,要求在建筑风格、建筑高度、建筑密度、街道、树木、路灯、广告等的设计上做到渐变和巧妙的衔接。比如巴黎,在拿破仑时代对巴黎老城进行了根本的改造,拓宽了街道的宽度,统一了建筑的立面,四五层的建筑带有老虎窗的坡屋顶,米黄色的大理石外立面,体现了巴黎的城市精神。
其次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和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情。早期的人类建筑,先民们往往选择水源地附近为居住地点。上海的黄浦江沿岸建筑基本上都是临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