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官员承诺不收红包为何要登报
11月14日,安徽省宿州市委机关报《拂晓报》整版刊出一则当地官员杜绝红包的《公开承诺书》。承诺书称,为贯彻执行上级规定,决定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杜绝‘红包’现象纯洁人际关系”专项活动,并作出五项承诺。版面上还附有宿州市委书记和市长等34位官员的签名,一时蹿红网络。
对于广大网民来说,看到一地官员集体签名承诺拒绝红包并登报的现象,惊讶之余也许还伴随着一丝滑稽之感。因为从理论上来说,共产党员或者政府官员拒绝红包这属于一项基本的为人或为官要求,如今却需要以如此严肃、隆重的形式来申明这一点,显然有和过去宣传理念相悖之处。
网民惊诧也好、调侃也罢,当然都不存在任何问题。不过,这仅仅是从大众传播的角度出发,一旦官员集体签名承诺拒收红包的行为成为新闻,那么评议权也就伴随着传播本身下放到了民间社会。但必须要指出的是,宿州市大大小小34名官员此举固然有作秀的一面,但更重要的目的可能是一种对上的决心、态度展示。
众所周知,十八大之后中央对于腐败问题的重视迅速提升,其中仅省部级落马官员人数就达到11人之多,厅局级官员的落马数量显然庞大得多。中央喊出“苍蝇老虎都要打”的口号,无疑让各级官员倍感压力。在此情形下,地方官员的心态颇值得玩味。一方面,网络反腐的大潮兴起,新技术带来了新的反腐路径;另一方面,中纪委强势监察,加大了巡视和督察力度,并显露出吸纳网络反腐力量的动向。故而,地方官员既要收敛自己公款消费的行为,也要在态度上表现出廉洁公正的姿态。
当然,回到官员拒收红包的问题上来,包含市委书记在内的34人集体签名承诺,并非为了向民众表达决心,而主要是向上级领导和中央表达态度。这是因为在现行的官僚机构体系中,权力的流动序列是向上的,一级政府的一把手最终需要向上级官员负责。这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