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新老汉正街 虎父无犬子.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老汉正街 虎父无犬子.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8/9/6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老汉正街 虎父无犬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老汉正街虎父无犬子
“要做生意你莫愁,拿好本钱备小舟。顺着汉水往下走,生意兴隆算汉口。”俗谚为证,“九省通衢之地”汉口自古便以商业发达冠绝南中国而闻名于世。坐落于汉口中心繁华地带的汉正街作为汉口历史上最早的商业街,得名于“汉口之正街”。
汉正街作为武汉地区的产业地理标志和时尚符号,浓缩了整个华中地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物质资本。但这只是汉正街市场辉煌的一面,而在另一面,这一地区同时也是武汉市最大的旧城区,在业态落后、商居混杂、交通拥堵、市容脏乱的同时,还有火灾频发的问题。
随着黄陂区汉口北市场的开发趋于成熟,武汉市提出的转移汉正街的思路也就成为了可能。2011年,有关方面开始有计划地执行汉正街整体改造,引导该处商户整体搬迁至汉口北市场,至今三年多时间过去了,常被称为“新汉正街”的汉口北市场已经初具“商都”的雏形。
思想有着怎样的高度,发展就会有如何的速度,今天汉口北的繁荣,无疑得益于开发者与规划者的远见卓识。那么,新老汉正街的“父子相继”与汉口北的无中生有,对中西部地区纺织服装商贸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启示?
老街的起与落
诗云“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霄明”,描述的是明清时代汉正街的繁华景象。汉正街最初由汉口的货物集散地发展而来,自古就有‘天下第一街’之美誉。在铁路广泛应用于商业物流之前的几百年前,依托“九省通衢”的武汉,汉正街一直是旧汉口镇汇聚整个南中国物产与商业的精华之所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汉正街小商品市场重获新生。1979年9月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得以恢复,当年就有100多户待业青年、社会闲散人员在此经营小商品。至1982年,汉正街小商品个体户猛增到458户。一篇《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的报道,使得拥有500多年历史的汉正街扬名天下。
在2011年以前,每天有10余万操不同方言的打货人在其间自由流动,采购来自各地的各色商品,批发同样来自五湖四海,卖针织制品的温州人,卖塑料制品的台州人,卖服装辅料的义乌人等一大批浙商活跃在汉正街上,鞋帽市场的福建人、箱包市场的湖南人、布匹市场的河南人也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在汉正街,粤语、闽声、湘音、川韵随处可闻。
作为全国十大服装市场之一,汉正街不仅是武汉的一张名片,还为武汉衍生出了“汉派服装”这个金字招牌。上世纪90年代初期,依靠汉正街针织批零发家致富的老板,纷纷成立了服装企业。凭借
“汉正街思维”,汉派服装以大众化、平民化的风格逐步名扬海内。
作为纺服商贸行业在整个华中地区范围内领军的区域品牌,汉正街具有较强生产能力、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但进入新世纪以来,数年之间汉正街即盛极而衰,汉正街大市场排位逐年下滑,曾经风光无限的汉正街日益显露出一片疲敝。
究其原因,不仅在于其经营模式严重落后于时代,且同质化竞争过于严重,也是由于其地人口稠密、商居混杂、交通拥堵、市容脏乱、火灾频发等种种弊病难以根除。
在搬迁改造之前,商户豆念华在汉正街大兴路鞋市长期从事女鞋批发经营。对于他这样的商户而言,最让人头疼的不是逐年上涨的租金,而是经常出现的花钱也租不到仓库的现象,多至上百万的货物只能分散放在多个民房内。
同时,基建老化造成的火灾隐患让他成天提心吊胆。“以前在汉正街的时候,半夜一听到消防车的声音,就吓得睡不着觉,就算是买了保险也不放心。”不安的背后,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