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低碳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在全球温室效应不断增强的同时,低碳环保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之一。在低碳保环的各个环节中,建筑工程是重要的一环,本文从实际的案例出发,探讨在园林工程中如何实现低碳环保。
关键词:低碳技术园林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目前, 低碳理念的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绿色建筑等方面已有相关的研究。而在园林方面, 低碳的发展与理念的运用研究却很少, 但随着低碳理论的更加完善, 园林景观的建设与社会及经济的同步发展, 在园林景观中体现低碳的理念已是大势所趋。
一、低碳园林相关概念概述
低碳(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低碳园林,目前关于低碳园林还没有公认的定义或者概念。应认为低碳园林就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园林建设与运营模式,在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的消耗,并应用新的清洁型能源服务与园林建设,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的生态环境效益,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绿色”园林。
二、低碳理念在园林中的体现
1低碳理念在动植物景观中的体现
在园林植物配置中体现低碳理念
园林绿化是实现低碳的主动性途径, 这主要是因为绿色植物具有碳汇的功能。碳汇是指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大气中的CO2 , 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通过园林绿化提高公共绿地的质量, 科学布局绿地的分布和结构, 使树木生长茁壮茂盛, 促使绿地吸碳放氧的能力最大化。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 应注重固碳能力强的园林植物种类的应用, 以提高城市园林绿地的固碳效益, 营造出低碳园林绿地。根据已有学者的研究成果, 固碳能力较强的植物有垂柳、乌桕、麻栎、醉鱼草、木芙蓉、火棘、锦带花、碧桃、夹竹桃、金钟花、金叶女贞、广玉兰等。在园林植物在配置上, 按照一般要求应注意的是: 要满足功能的要求; 要适地适树, 根据不同的场所对植物的要求不同;要注重突出景观风格和特色; 要注意植物的季相变化等。在低碳发展的现在, 植物的配置除了满足以上的要求外, 还要将低碳的理念考虑进去, 要注重不同植物的固碳能力的互补优势, 提高植物群落的整体固碳能力,营造更加科学合理的低碳园林景观。一是落叶乔木与常绿灌木的合理配置。根据相关的试验表明, 灌木的固碳释氧能力要明显高于乔木树种, 常绿灌木> 落叶乔木> 常绿乔木> 落叶灌木, 同时灌木地被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要高于草本和藤本植物。因此在植物的配置中要增加常绿灌木与落叶乔木的配比, 除了美化环境的功能外, 也能增加绿地的固碳能力, 体现低碳理念。二是幼龄树与老龄树的合理配置, 合理有效的保护古树名木。从低碳的角度考虑, 年龄较低的树种, 其固碳能力要高于老龄树。在植物配置中, 采用该种配置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生态效益, 而且可以达到低碳的目的。另外,对于古树名木而言, 它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和历史景观, 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是人类历史社会发展的佐证, 是人类的珍贵遗产。就低碳而言, 古树的固碳量比较稳定, 与单株比较要高于普通的树种。所以古树名木有更高的价值被园林人所应用和保护。三是乡土植物的配置应用。乡土植物较其它植物在适应性和抗性方面表现得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