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世界中古史名词解释.doc

格式:doc   大小:61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世界中古史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bodkd 2018/9/6 文件大小: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世界中古史名词解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世界中古史名词解释
中世纪、匈奴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突厥人、蒙古人、田柴科制、圣德太子改革、幕府、印度教、阇提、那烂陀寺、德里苏丹国、穆罕默德、古兰经、“五功”、徒志、哈里发、麦瓦利、逊尼派、什叶派、查士丁尼、《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圣·索菲亚大教堂、希拉克略改革、破坏圣像运动、普罗尼亚制、基辅罗斯、《萨利克法典》、克洛维、采邑制改革、丕平献土、查理曼、维京人、加洛林文艺复兴、七艺、三级会议、诺曼征服、末日审判书、大宪章、圣神罗马帝国、黄金诏书、汉萨同盟、庄园、行会、七圣礼、克吕尼运动、十字军东征、阿伟农之囚、第四次拉特兰公会议、教父哲学、经院哲学、托马斯·阿奎那、罗马法复兴运动、哥伦布、基督教人文主义、伊拉斯谟、哥白尼革命、马丁·路德、加尔文、奥格斯堡和约、耶稣会、腓力二世、收复失地运动、圈地运动、伊丽莎白一世、胡格诺战争、南特敕令、尼德兰革命。
中世纪
指古典文化时期(希腊、罗马)与古典文化“复兴”之间的时代,约相当于公元5到15世纪。亦称“中世”或“中古”,指古代与近代之间,从从奴隶社会瓦解起,到资本主义过渡为止的时期。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它是封建时代,分早期、中期与晚期。世界各国向封建制过渡的时间参差不齐,中国最早,约公元前5世纪左右。在欧洲,从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中世纪的界限。
匈奴人
(中国历史)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又称胡。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最初活动于蒙古高原、河套一带,南到阴山,北至贝加尔湖。(世界历史)原散居于中国北部,公元一世纪,北匈奴为东汉王朝所败,西迁至中亚,二世纪时又为鲜卑人所迫,继续西迁,至四世纪进入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臣服于当地阿兰人。374年渡过顿河,灭东哥特人部落联盟,随后又进攻西哥特人,造成欧洲历史上的“民族大迁徙”。兵锋所至,破坏惨烈。五世纪上半期入据中欧,以班诺尼为活动中心。432年,国王路阿统一匈奴各部。454年,被征服的日耳曼人起而反抗,匈奴人大败,匈奴帝国瓦解。
日耳曼人
公元前五世纪以后,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和日德兰半岛渐次南下,散布在北海、波罗的海以南迄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地区的一些所谓“蛮族”部落集团,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古代罗马人称他们为日耳曼人。公元前一世纪,日耳曼人尚处在原始公社制阶段,以狩猎和畜牧为主要生活来源,土地属公社所有,已出现原始农业。二世纪进入军事民主制阶段,出现阶级分化,并拥有战俘和债务奴隶,趋向定居。在“蛮族”迁徙和西罗列帝国灭亡过程中,日耳曼人起了重要作用。
斯拉夫人
操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语言各族人的总称。公元前三千年至公元前二千年间,其祖先活动于奥得河至伏尔加河一带。至二世纪罗马和希腊作者称之为“维尼迪族”。定居于维斯瓦河以东地区。后四方扩张,至六世纪分为三大支:西斯拉夫人(今波兰、捷克人等),南斯拉夫人(保加利亚、萨尔维亚人等),东斯拉夫人(俄罗斯人)。
突厥人
突厥是中亚名族的主要成分之一。突厥人在南北朝到唐朝是住在现今中国的西北地区。公元前6世纪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初属柔然族,西魏时首领土门连续败铁勃、破柔然,建立政权。东至辽海,西抵西海(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接阿姆河南,建立了官制,有立法,有文字。隋初分裂为东西两部,唐太宗贞观四年攻灭东突厥,显庆四年唐又灭西突厥,余部西迁中亚。
蒙古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铁木真在完成对蒙古草原各部落统一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推动了蒙古族共同体的形成。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标志着蒙古草原上的各部落已形成一个以原蒙古部为核心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在统一前后社会发展变化很大。他由家庭奴隶制发展成部落奴隶制,统一后形成具有各种等级的游牧奴隶制国家,直接发展成为一个幅员辽阔、横跨亚欧的蒙古大帝国。其内部仍以奴隶制为核心,但也深受周围文化的影响。其中随忽必烈南下进入中原的蒙古人逐渐与封建制度粘合在一起,封建化的趋势与日俱增但留居于蒙古草原的发展缓慢。
田柴科制
朝鲜王氏高丽的土地制度。976年颁行入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由国家掌握,其余的按国家划定的等级高低,多少不等得分给文武官吏、地方土豪和士兵。除功臣和归顺的豪族可得到世袭土地之外,余者分得的土地均不得世袭。由于耕地为田、烧柴林为柴、官吏等为科,故称之为田柴科制。这样,国家可以基本上把土地和农民控制在自己手里。但在分田过程中不断发生侵吞公田的现象,私田日益增多,公田日益减少,至1076年以后,田柴科制基本停止实行。1391年,李成桂颁布科田法,田柴科正式废止。
圣德太子改革
指7世纪初日本的改革运动。圣德太子自593年担任摄政以来,即致力于提高王权的改革。603年,制定冠为位十二阶,以整顿朝廷贵族官僚的身份制度,加强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