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反思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如何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优势地位(获得ssbbww较高的附加值),是发展中国家能否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ssbbww更大利益的关键。
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都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参与国际分工的,这种比较优势又是以资源禀赋与比较成本优势为基础的,这种比较优势理论在全球化背景下遭到了严峻的考验。因此. com,比较优势理论是否适应,比较优势的内涵与外延是否有待进一步拓展,以及如何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等是本文思考的问题。
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质疑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是指建立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基础之上的比较优势理论,这种比较优势是以完全8 t tt8. com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等与现实不符的假设基础之上,是一种静态比较优势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个已经不复存在。因此. com,许多
8ttt8
学者都对这种比较优势提出了质疑,概括来说为比较优势陷阱说和比较优势弱化说。
比较优势陷阱说
比较优势陷阱说认为,如果8 tt 一国完全8 t tt8. com以静态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即完全8 t tt8. com接受由边际生产成本状况确定的国际分工角色,运用本国自然资源优势和廉价劳动力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从而获得ssbbww较低的附加值,而忽视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最终将陷入低附加值循环,扩大。目前有学者发展了上述比较优势陷阱(张小蒂,李风华,2001),指出如果8 tt 一国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不当,即过度地依赖技术引进,使自主创新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无法完全8 t tt8. com地发挥后发优势,则只能跟在先进国家之后,从而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比较优势弱化说
比较优势弱化主要是指建立在资源禀赋与比较成本基础之上,从长期来看这种比较优势将逐渐8ttt8弱化。比较优势弱化的原因可以国家国内国际两个角度来分析。从国内环境看,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数量不丰裕,经济增长使国内资源消耗显著上升,导致. com国内不少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已接近或甚至已超过国际市场,使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优势逐渐8ttt8弱化;上升,弱化。从国际环境看,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弹性小、附加值低,易出现“贫困化增长”;同时ssbbww. com,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的扩展,使资源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受到诸多贸易壁垒的限制,在国际上发展的空间越来越有限。
从以上
8 t tt o m
的分析可知,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面8ttt8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是dddTt存在比较优势陷阱和比较优势弱化并不意味着比较优势理论已经过ssbbww时或者。本文通过合理地拓展比较优势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发现比较优势理论仍然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内涵和外延的拓展
从静态比较优势到动态比较优势
从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
8ttt8
学者在将静态比较优势动态化方面
8ttt8
努力。理论上来说将静态比较优势动态化的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创新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处于创新期的产品实际8ttt8上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入发展期则变成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入成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