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特色训练62 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边塞征战诗).doc

格式:doc   大小:6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特色训练62 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边塞征战诗).doc

上传人:165456465 2018/9/7 文件大小: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特色训练62 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边塞征战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特色训练62 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边塞征战诗)
,完成后面题目。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典故
“封侯万里”是班超的典故。《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少有大志,投笔从戎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来在西域建立大功,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这里表示要取法班超。
(2)重点意象
意象
赏析
雪、清笳、铁骑
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让读者一下子把联想融于作者的描绘之中。
关河、雁门、青海
关河:关塞、河防。雁门:即雁门关,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山上。青海:即青海湖,在今青海省。青海际,青海湖边。雁门关和青海湖都是古代边防重地。
(判断正误)
(1)“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2)“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3)“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解析:“以动衬静”错,应是“形成对比”。
(4)“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5)“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断漏”“斜月”等意象,描绘出了清冷的意境。(×)
解析:“断断续续”错,应为“中断”。
(6)上片虚写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
(7)下片实写梦醒后的情景和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抒发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情。(√)
,完成后面题目。
军中乐
刘克庄
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
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
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
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
文化常识
①刁斗: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器具,又名“金柝”、“焦斗”。铜质,有柄,能容一斗。体呈盆形,下有三足细柄向上曲,柄首常作成兽头型,口部带流。军中白天可供一人烧饭,夜间敲击以巡更。
②更阑:天亮。古代汉族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
(判断正误)
(1)开头两句描写军营戒备森严的场景,“面面”和“深深”形成照应,渲染了战场紧张、肃杀的氛围。(√)
(2)诗人笔下的将军虽然身份高贵,但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不披铠甲,放弃骑马,亲自带兵守卫在隘口。(×)
解析:“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亲自带兵守卫在隘口”错,由“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可知,将军身份“贵重”,不参与行军作战,守卫在隘口的是士兵。
(3)诗中的将军不仅藐视敌人,认为“虏畏不敢犯”,还用“射麋捕鹿”这种打猎方式来激发将士们的杀敌豪情。(×)
解析:“自言虏畏不敢犯”是将军自以为是,盲目轻敌;“激发将士们的杀敌豪情”错,“射麋捕鹿来行酒”是说将军贪图享乐。
(4)同是军旅诗,陆游《关山月》中“戍楼刁斗催落月”从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