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地下建筑结构抗浮设计及措施探讨
摘要:抗浮是地下室设计过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何解决地下室的抗浮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经常面临的问题,引起建筑结构设计师的广泛关注。地下室的抗浮一旦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性。本文对地下室的抗浮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下;建筑结构;抗浮设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室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地下室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就是抗浮问题,尤其埋深较大的地下室。因为浮力的存在,会对地下结构及上部结构产生破坏,地下建筑物整体或不均匀浮起,导致梁柱节点处开裂和底板破坏以及建筑物的倾斜等,如不进行抗浮设计,将给结构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地下室的抗浮设计不容忽视。做好地下建筑抗浮失效分析及处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有关地下结构的抗浮设计的问题。
一、地下室工程抗浮措施的选择
,我们一般会采取一些有效地措施来应对这一问题。当前在我们施工的过程中,为解决地下工程抗浮问题主要采取的途径有:配重法、进行抗浮桩的设置或者抗浮锚杆的设置。具体来说,配重法主要是对工程自重进行利用起到都对水浮力进行抵御的效果,至于抗浮锚杆以及抗浮桩则主要是对锚杆拉力以及桩侧阻力进行利用,起到和浮力平衡的效果。
一般来说,配重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其配重部位多为底板,常见的措施是在底板之上进行回填层的设置,利用砂、土、混凝土以及石等进行回填,进而完成增加工程自重的效果。而在采取抗浮桩措施的时候,其抗浮能力取决于桩径、桩型、桩长以及周边的地质条件,这种措施造价较低、施工比较方便,因此应用较为广泛。总而言之,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要结合周边的具体环境选择最为合适的抗浮措施。
在地下建筑抗浮失效中,主要原因在于不良地下水。具体来说,在工程工勘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抗浮评价,也没有提出抗浮水位以及抗浮设计参数。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明确要求要对地下水作用及影响进行正确评价,针对地下结构物、基础以及挡土墙,要按照设计水位进行浮力的计算。一般的场地地下水类型属于上层滞水,存在于上部杂填土之中,在勘察期间,。此类地下水容易受到季节气候的影响,而其场地中的软岩在受到大气降水的影响下会出现松散、膨胀以及软化蚀变的问题。
(一)由于工程施工期周期长,也加重了地下水的破坏性,具体来看,一般的基坑开挖如果经历了两次大气降水丰水期,在基坑形成之后,大气降水的大量渗入导致坑内、外土层吸水饱和,滞水转变为孔隙潜水。
(二)周边道路基础土层经过高强度夯实之后形成阻水隔水边界,导致孔隙水只进不出,使地下水位不断的抬高,形成承压水。而在地下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相应的抗浮设计。
(三)在地下室施工的过程中,底板基础以下缺乏物理力学强度好的隔水岩土层,加之地下室部分基础处于下伏层,这就违反了相关的抗浮规定,最终使得地下室底板持力层以及变形速度在不良地下水的活动下破坏越来越严重。
(四)如果工程部分地段使用了毛石砼换填法,使得其在地下水的反复影响下,基础持力层也反复的隆起、沉降,进而使得地下室地面反复隆起、沉降,对地上建筑物造成了极限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