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邵培仁《传播学》笔记.doc

格式:doc   大小:91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邵培仁《传播学》笔记.doc

上传人:ranfand 2018/9/7 文件大小:9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邵培仁《传播学》笔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绪论
重要概念: 传播学传播研究传播理论传播本质传播规律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传播学的定义
munication Studies),是人类对传播现象和问题的审视,探究和思考,是通过“事实陈述”而得出“价值判断”的一个命题论述。
munication Theory),是传播研究者对某些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系统解释和集中探讨,是由与该现象有关的一组命题组成的体系,是有助于弄清该现象的任何一种思想。
传播科学,是一门探索揭示人类传播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宗旨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传播现象,总之,凡是客观地存在于传播活动中并构成影响的现象,都是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的研究宗旨,就是从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中,从人类传播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联系以及各种传播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它是由传播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所决定的。
传播本质是传播活动的根本性质,是指传播活动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的稳定的联系。
传播规律是指传播活动中内在矛盾诸方面的联系和斗争的客观法则和必然趋势。其根本特点就在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重复性和隐蔽性。
三传播学的学科特点
1 整体性 2 互动性 3 开放性 4 综合性 5发展性

传播学的研究体系
一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 传播学与社会学 2 传播学与人类学 3 传播学与文化学
4 传播学与心理学 5 传播学与宣传学 6 传播学与新闻学
7 传播学与历史学 8传播学与地理学
二传播学的知识层次
按照知识的构成或抽绎层次,我们可以把传播学分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和边缘传播学。
三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1 传播科学论:这是对该学科研究对象、范围、体系和意义的宏观认识
2 传播过程论:这是对人类传播的特性、模式、分类、功能和原则等基本问题的中观认识。
3 传播主体论:这是对传播主动者和信息发出者的形貌特点、传播机制、调控形态等的认识。
4 传播客体论:这是对人类传播的内容或信息的认识
5 传播载体论:这是对传播符号和传播媒介(合称传播载体)的认识。
6 传播对象论:这是对信息传播的终点——接受者的特性、动机、需求以及接受机制的认识。
7 传播方法论:这是对传播活动中传播策略、传播技巧等具体操作行为的形貌、特性、使用规律及其功效的认识。
8 传播环境论:这是对环绕、置放在传播活动周围的情况和条件的认识。
学****和研究传播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推动传播学的学科建设
二有助于正确解释和合理解决传播现象和问题
三有助于提高传播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四有助于增强信息传播的效果
五有助于人们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一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
1 独立性:外在特征主要是指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具体性或指定性
2 稳定性:这是建立在某种传播研究方法的内核或基质保持相对不变的基础上的
3 创造性
4 解释性
5 科学性
二传播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种类
1 哲学方法:它是指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地说,哲学方法主要表现为: 1)客观性 2)辨证性 3)具体性 4)发展性
2 专向方法:它是指通过运用某一学科的基本理论、准则、尺度和方法,甚至一套独特的术语,从某一特殊角度或层面来观照和分析研究对象,从而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揭示传播的本质规律和各种关系: 1)社会学方法 2)心理学方法 3)语言学方法
3 横向方法: 1)控制论方法 2)信息论方法 3)系统论方法
4 具体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内容分析法 3)控制实验法 4)个案研究法
第一章传播学的回顾与展望
传播学的渊源与孕育
一传播学的欧洲渊源
1 奥古斯特·孔德(te):大力提倡实证主义的研究,但他本人的著作似乎还遗留着形而上学时期甚至于神学时期的东西
2 塔尔德
3 涂尔干
4 齐穆尔
二美国传播学的孕育
1 杜威
2 库利
3 帕克
4 米德
第二节传播学的产生和确立
一传播学的五位创始人
1 拉斯韦尔 2 勒温 3 霍夫兰 4 拉扎斯菲尔德 5 李普曼
二传播学的完善者
韦伯·施拉姆十分重视传播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致力于扩大传播学在美国和世界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影响。
第三节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
一传播学的研究现状
1 传播学已流传、扩散到全世界
2 传播理论多姿多彩,学术流派层出不穷
3 研究方法灵活多样,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4 研究机构相继成立,科研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