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成都地铁2号线林家大堰站附属结构设计.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成都地铁2号线林家大堰站附属结构设计.doc

上传人:dfjmvg964 2015/8/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成都地铁2号线林家大堰站附属结构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成都地铁2号线林家大堰站附属结构设计
摘要:成都地铁2号线东延线林家大堰高架车站主体结构采用“建桥合一”形式,附属用房结构为二层框架结构,附属天桥结构采用框架梁板结构、桩基础形式。根据车站结构工程设计及施工配合实践体会,分析了车站附属结构的结构设计思路,运用PKPM软件等建模进行附属结构的整体性能分析,考虑了设备区重型荷载和软弱下卧层等因素的影响;就施工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在同类车站结构设计、施工中起到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架车站,建桥合一,附属结构,软弱下卧层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林家大堰站作为成都市地铁2号线东延线的第一座车站,位于规划龙工北路道路中央绿化带内,西接行政学院(经干院)站,东接龙泉西站,为高架三层侧式车站,采用“建桥合一”结构。车站有效站台长120m,,标准段宽22m,自上而下依次为行车道及站台层、站厅层和地面架空层,车站下方龙工北路规划为双向八车道,中央绿化带宽约5m。站址周边现状地块主要为农田及桃梨园,未见重要建(构)筑物及管线分布。
作为主体结构的配套设施,车站设备管理用房及出入口布置在规划龙工北路南北两侧红、绿线范围内,通过过街天桥与车站主体结构相连,以实现车站服务功能,兼顾行人过街需求。基于以上简述,本文对车站附属设备管理用房(下称附属用房)、出入口及过街天桥(下称附属天桥)的结构设计方案展开分析,与车站主体结构设计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
2 附属结构方案
附属用房结构形式
附属用房结构主体形式
附属用房为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因此,除去装修面后,在结构设计中以-、、、、梁、板等构件的布置和配筋信息。图1、2分别为其中代表性分层平面布置情况。




附属用房结构基础形式及地基处理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附属用房上部结构选型和布置情况以及对现场的实地调查,本结构基础形式选择柱下扩展基础即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其双向配筋具有分散部分荷载的作用,有利于基础底板内力重分布。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垫层为C20。
本站附属用房的±,,现状地层信息中,表层为种植土(),下部为软塑性粘土。软土属不良地质,不能用做附属用房天然地基,故需对现有地基土层进行换填处理,措施如下:
1)地基处理采用分层夯实压实填土,利用砂卵石做填料,其中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30%,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
2)分层填筑砂卵石,利用振动碾机械碾压,,每层压实遍数不小于8遍;
3)分层检测压实系数λc,;
4)压实填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原位测试实验结果确定,压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