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议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可采取的措施
摘要:面对越来越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随着对内部控制的定位和要求越来越高、内部控制的内容和范围越来越扩大、传统管理理念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已经难以满足现实需要,因此加快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保障企业资产安全,提高效益与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全面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A
开展内控体系建设,是企业修炼内功、提升品质、增强内部免疫力的自觉行动,是企业适应形势变化、规范管理行为、有效规避风险的必然选择。通过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把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理念、控制要求融入到公司治理、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等各个方面,推动公司从单一制度管理向体系化管理转变、从传统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从事后监督向过程管控转变、从职能条块化管理向全流程管理转变,有利于深化依法从严治企,消除管理短板、堵塞管理漏洞,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有利于优化整体业务流程,增强协同能力,凝聚工作合力,提升管理效率效益;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战略协调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速度和质量,实现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跨越转型。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从本质上讲,内部控制是企业的制度性安排,这项制度性安排是动态的过程。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首次对内部控制做出权威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监管新理念的背景下,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提出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并作为我国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性文件。”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与效益,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经营管理合法合规强调的是企业要在法律允许的经营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严禁违法经营、非法获利。资产安全主要是防止资产流失。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是指财务报告反映企业的过去及现状,并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是投资人进行投资决策、债权人进行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内在要求是相互制衡、相互监督,这一要求看似与提高效率相矛盾,实际上市协调一致的。因为忽略控制的经营管理,可能导致重大风险的发生,从而造成企业难以为继,最终降低了经营的效率效果。
三、内部控制的要素
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五个要素:
1、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内部环境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方面面,在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风险评估由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构成,是内部控制的主要环节。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只有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自觉地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