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人大新闻传播学笔记二新闻学基本理论.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大新闻传播学笔记二新闻学基本理论.doc

上传人:zxwziyou9 2018/9/9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大新闻传播学笔记二新闻学基本理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新闻
一、名词解释
1、新闻的起源
2、新闻的本源
3、好奇说
4、群居说
5、新闻欲(99新)
6、硬新闻和软新闻        
二、简述
1、新闻的特点
                                                                   第二章新闻传播
一、名词解释
1、新闻的倾向性
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
这种倾向有时表现得直接而明显,有时表现得含蓄而隐晦,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倾向性总是客观存在的。
新闻倾向性是通过选择事实和编写新闻表现出来的。它往往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
新闻倾向性是要受新闻客观性制约的。
2、新闻价值
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为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新闻价值包含以下基本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
新闻价值是客观的,是一种预测,也是一个综合的标准。
3、新闻的客观性
新闻客观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企图用虚构、杜撰或者背离事实本身的基本逻辑的报道来表现倾向性,不仅无法说法人,其生命力也必然短暂;二是指对事实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既不能为了表现倾向性的需要,把一件有利于自己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当作重大新闻来报道,也不能故意回避不利于自己的重大事件。
新闻报道者只能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倾向。新闻客观性制约着新闻倾向性。
客观性与客观主义不同。某些资产阶级报人标榜“纯客观”、“不党不私”、“不偏不倚”,实际上为了掩盖其阶级立场和报道的倾向性。
4、无形的意见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中某些含而不露的意见。从表明上看,新闻似乎只在客观地叙写事实,实际上在用词造句之间就隐含着某些观点,形式上的含蓄掩盖着内容上的某一立场。这种外朴实而内藏机锋的新闻报道的作者乃是新闻记者中的高手。新闻评论的名家也常用这种手法撰写评论。
5、用事实说话
用事实表达意见到新闻写作方法,也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这种方法不是通过议论而是通过选择,对比衬托、借人之口、描绘细节等运用具体事实的方法来表现新闻主题或表达作者的观点和倾向。
它寓理于事,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的要求和新闻文体要用事实沟通情况,交流信息的基本特征,因而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到受众,更具说服力。此方法不排斥新闻中必要的精当的议论。
6、新闻敏感
是新闻工作者发现新闻的一种能力,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又称“新闻嗅觉”、“新闻鼻”。
新闻敏感一般表现在:
(1)快捷,即能十分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
(2)准确,即能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判断和选择出有传播价值的变化。
(3)灵活,即不拘泥于某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思路。
7、报刊的有机运动(98)
马克思提出的一个新闻术语,用以说明报刊是通过一个有机的运动过程来逐步揭示事物真相,全面报道客观事实这一观点。
1843年,马克思在《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一文中写道:“只要报刊有机地运动着,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揭示出来。最初,这个完整的事实只是以同时发展着的各种观点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些观点有时有意地,有时无意地揭示出现象的某一方面。但是归根到底,报纸的这种工作只是为它的一个工作人员准备材料,让他把材料组成一个统一点整体。报纸就是这样通过分工——不是由某一个人做全部工作,而是由这个人数众多的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担负一件不大的工作——一步一步地弄清全部事实。”
这一术语已成为我国新闻学研究中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通常用于论证新闻的真实性问题。
8、客观报道
运用客观叙述的方式表达意见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西方新闻界最早提出并运用,具备较为丰富的经验。
客观报道并非无倾向性,不可把它同客观主义报道混淆起来。        
9、客观原则
西方新闻界首先提出的一种报道原则,强调新闻报道是记者对事实的“客观”叙述,记者只是把已经发生的事实记录下来,告诉人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是谁干的。
报道中引用的的别人的话须注明出处,记者不应在新闻中“掺加进自己的意见”,不应作“个人评论”。
新闻与评论须严格区分开来,新闻即新闻,评论即评论,评论意见只应出现在社论或署名评论中。
10、易碎品
西方对新闻时效性的一生活是短促和脆弱的,随着时效的消失而终止。种比喻,意指新闻的中国新闻界也以“活鱼”、“鲜花”等比喻新闻时效性的重要。
二、简述
1、新闻倾向性产生的原因和实现的手段。
(一)新闻倾向性定义:
(二)原因:(1)报道者个人层面
(2)新闻事业层面
(三)手段:   (1)选择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