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安徽省铜产品行业技术条件(方向)指标体系.doc

格式:doc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安徽省铜产品行业技术条件(方向)指标体系.doc

上传人:cdsqbyl 2015/8/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安徽省铜产品行业技术条件(方向)指标体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安徽省铜产品行业技术条件(方向)指标体系
铜及铜合金材料以其优良的、特有的性能,广泛用于通讯、电子、电力、轻工、国防、机械、建筑、交通等领域,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材料。铜产业是安徽重点培育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安徽省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产业。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家、安徽省“有色金属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依靠科技进步和持续创新,支撑我省铜产品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我省铜产品行业向千亿元产业迈进,结合我省实际,特编制《安徽省铜产品行业技术条件(方向)指标体系》。
(一)行业基本情况
我国是全球铜第一生产大国以及消费大国。2009年全球精炼铜产量将达到1740万吨,%,我国精炼铜产量为410万吨,%,铜材等深加工产品产量呈增长态势,(),%。铜加工产品可分为板、带、箔、管、棒、型、线材以及粉末制品等多种形式,现代优质铜加工材的代表品种有高精板带材、高精度电解铜箔、高精高效散热管材、精密线材、高强高导铜合金、高强耐蚀铜合金等。
1、国际基本情况概述
中国、智利、美国是世界上精炼铜主要生产国,铜材主要生产国是中、美、日、德、法、意等,近几年来,世界其他国家一直在1000万吨左右徘徊。日本和德国为铜材主要出口国,中国为铜材主要进口国。
世界铜加工发展趋势以美、日、德铜加工发达国家为代表,铜加工企业在20世纪末期已基本完成了优胜劣汰、兼并重组的整合进程,建立了跨国集团并进行全球化经营,如KME、Wieland、Olin、日本三菱公司等。最典型的是欧洲金属公司KME,几乎囊括了全部铜加工材品种,在世界主要地区都设有分支机构,年铜加工能力达到85万t。以日本企业为代表,引导世界铜加工向精细方向发展,在铜合金引线框架等高精带材研发和生产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国内基本情况概述
我国铜矿资源紧缺,是铜精矿和精炼铜进口大国。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铜产业发展十分迅速,2008年,精炼铜产量380万吨,同比增长10%,,%,2009年,精炼铜产量为410万吨,%,,%,已连续七年居世界第一位,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近二分之一,,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铜材市场。中国精炼铜和铜材主要产区见下表。
中国精炼铜主要省区产量表
序号
省区名称
2009年产量(万吨)
同比(%)
1
江西


2
山东


3
安徽


4
甘肃


5
云南

-
中国铜材主要省区产量表
序号
省区名称
2009年产量(万吨)
同比(%)
1
江苏


2
浙江


3
江西


4
广东

-
5
安徽


6
河南

-
我国在成为铜材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同时,却未能成为铜加工技术强国,与先进国家相比,在铜加工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我国铜加工工艺技术的特点是先进与落后并存,代表性铜加工企业如中铝洛阳铜业集团等的技术与装备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而广大中小企业的技术与装备还停留在20世纪70-90年代水平。由此形成了我国铜加工工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的现状,造成了国民经济所需高、精、尖产品主要依靠国外进口解决的被动局面。
3、省内基本情况概述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在铜产品行业涌现了一批优势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保持领先位置,拥有国内500强企业1家(铜陵有色),上市公司4家(铜陵有色、精达股份、鑫科材料、精诚铜业)。2009年,(),居全国第2位;楚江集团铜板带产量居全国第1位,铜合金线材产量居全国第2位;精达股份漆包线产量居全国第1位。目前,安徽已形成铜陵的板带、箔、棒、杆、线、粉,芜湖的板带、杆、线,宣城的铜杆、线,巢湖的电线、电缆,合肥的铜箔、换位导线等一批铜产业及铜的相关产业。
我省在铜冶炼和铜的深加工领域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与工艺。常温变量喷射--动力波洗涤闪速炼铜技术国际先进,常温富氧熔炼、合金熔体净化与保护、材料强化与导电率关系、在线热轧—淬火—铣面短流程等核心技术以及异型铜材连续挤压工艺、阳极磷铜合金材料加工方法、高精度锡磷青铜和锌白铜系列带材成形方法等先进材料加工工艺均处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