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8/9/9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摘要:梁启超被公认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也是一位成功的父亲,精心培育出了九位成功的儿女,其中三位更是当选为院士。他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趣味教育等等家庭教育思想,对当今中国的家庭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当代启示
梁启超一生著作甚多,涉及多个领域,还积极参与社会政治实践,投身于中国重大历史事件中。此外,梁启超还是一位成功的父亲,他对他九个子女严格要求,精心培育出了一个个优秀的人才。他们都在不同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有3个当选为院士,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的,由此可见,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是卓有成效的。
一、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渊源
(一)自幼学习传统文化,良好的国学基础
梁启超1893年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其祖父为晚清秀才,父亲是一个教书先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氛围之中,梁启超自幼耳濡目染,开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梁启超的祖父及父亲在乡里都极负声望,他也想像祖父和父亲一样有所作为,所以尤爱读书,“家贫无书可读,唯有《史记》一、《纲鉴易知录》一,王父、父日以课之,故今为《史记》之文,能成诵八九
”[1](11)。在梁启超四五岁时,祖父和母亲就开始讲授他《四书》、《诗经》。祖父还经常和他讲英雄豪杰的故事,赞颂他们的嘉言懿行,尤其喜欢讲亡宋亡明的国难痛史。六岁之后,跟随父亲读书,学习中国史略和《五经》,八岁学习写作八股文,九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洋洋千言的号文章,十岁到广州应童子试。这次科举应试以失败告终,但是收获良多,梁启超第一次见识到了繁华的都市面貌,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回到家以后,更加的刻苦钻研学习,十二岁他便考中了秀才,补了博士弟子员,实现了父亲的愿望,在小小年纪便能有如此之成就。他在自传中写到:“十二岁应试学院,补博士弟子员,日治帖括,虽心之不嫌,然不知天地间于帖括外,更有所谓学也,辄埋头钻研”[1](11)。
梁启超自幼受祖父和父亲、母亲的影响,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影响深远。不仅为他以后的政治道路做了铺垫,也让他在对今后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二)全面吸收西方文化,谙熟的西学知识
1898年9月21日,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避入日本使馆,随即乘日舰逃亡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逃亡生涯。梁启超最初接触西学是因为康有为,但是由于康有为本人知识的限制以及当时中国实际的制约,并未深入了解西学。梁启超对于西方知识体系和西方世界的深入认识正是得益于在日本的流亡。他可以直接阅读大量的日文书籍,深入了解西方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知识。
1899年梁启超曾去过夏威夷,之后又去过南洋和澳大利亚旅行。于1903年2月开始了北美之行,在美国长达数月,经历了十几个城市的游历,使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美国。后来,他还去到了欧洲,每到一个地方就深入考察研究,他看到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先进性,渴望借助西方的思想、制度、精神和文化来对中国社会进行改良。也正是因为对西方文化的广泛涉猎和透彻领悟,梁启超认识到把孩子送出国接受西方教育的重要性。在孩子有能力独立生活之后,梁启超就把他们送出了国门,让他们去接受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理念。
二、梁启超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