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死而复生的大城市.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死而复生的大城市.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8/9/9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死而复生的大城市.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死而复生的大城市
工业社会的遗产:锈带
在美国,有两个城市常常被人们拿来作比较,一个是“汽车之城”底特律,另一个是“钢铁之城”芝加哥。两者都位于资源丰富、交通发达的五大湖区,都曾经是赫赫有名的老牌工业城市。然而,随着五大湖区一点点“生锈”,两座城市的发展轨迹也渐行渐远――“汽车之城”衰落严重,一度沦为人烟稀少的“鬼城”;“钢铁之城”则延续了昔日的荣光,从一个繁荣的地区性城市进一步成长为国际化的大都市。
在经济学家看来,底特律的境遇并非个案,衰落早已成为美国五大湖众多“锈带”城市(比如克利夫兰、匹兹堡、布法罗等)的普遍现象。相比之下,芝加哥更令人感兴趣,它身处“锈带”,不退反进,算得上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了。
发展多元工业,恢复城市的竞争力
芝加哥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世纪60年代,美国五大湖区的城市集体“生锈”,芝加哥也陷入了一段时间的经济衰退。1967年至1982年期间,芝加哥近四分之一的工厂倒闭,近一半钢铁工业的岗位消失,城市人口也逐年减少。
不过,吸取了其他“锈带”城市的教训,芝加哥人意识到,工业结构单一是造成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以底特律为例,它就是典型的工业结构单一的城市,近80%的财政收入来源于汽车制造业。然而,当日、韩、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崛起之后,美国汽车制造业成为
“夕阳产业”,这彻底改变了底特律整座城市的命运。同样,芝加哥过度倚重的钢铁工业也已陷入发展瓶颈,如果想止住经济下滑的颓势,芝加哥还需要寻找新的工业支撑。
于是,芝加哥人因地制宜,将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其他优势工业中。比如,芝加哥所处的中西部是美国最大的农业区,小麦、牲畜等农牧产品充足。所以,芝加哥人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又比如,芝加哥的印刷业历史悠久,19世纪时就十分兴旺。芝加哥人好好利用这一优势,将印刷业与出版、广告等行业相结合,建立了较完整的产业链。还有,金属加工也是芝加哥的传统优势产业,市政府也给予税收优惠来扶持。上述三项工业因具有的较强竞争力逐渐成为芝加哥新的支柱工业,为芝加哥提供了一半的工业岗位。另外,芝加哥并没有完全放弃钢铁工业,而是升级钢铁工业和冶金工业技术,并扩展出机械制造、化工、电器器材等相关工业。
事实证明,芝加哥的调整是成功的。20世纪90年代初,芝加哥的工业结构终于从钢铁工业的“一枝独秀”发展为多元工业的“百花齐放”,其钢铁工业仍居美国第一位,同时食品加工业和印刷业的产值双双占到全美国的近三分之一,整个城市的经济和竞争力都得到了恢复。
转型服务业,除去“锈带”的烙印
为了发展多元工业,芝加哥充分利用了自身作为传统工业重镇的优势条件。但在20世纪80年代,芝加哥还是丧失了美国第二大城市的地位,被服务业发达的洛杉矶取代。这使芝加哥人认识到,只有顺应时势,转型服务业,才能彻底除去“锈带”城市的烙印。
至于如何发展服务业,芝加哥人做了合理的规划。他们优先发展交通运输、商?I贸易和金融业,让这三者相互促进,进入良性循环。
芝加哥人明白,交通运输对于盘活城市的服务业是十分重要的。城市有了便利的交通运输,商品贸易就能保证货畅其流,跨国公司就会优先在这里选址,商务旅行者也会往来不断。所以,芝加哥一方面积极对密歇根湖水道和陈旧铁路进行维护和改造,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航空运输。比如,当地的奥黑尔机场经过持续的改造和扩建,建立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