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急救知识》
第一章急救的原则
第一章急救的原则
一、急救目的
维持生命、防止伤病恶化、促进伤病恢复。
二、急救程序
现场急救时应按照这个顺序进行。第一时间应检查可能危及伤病者生命的伤势,尽快做出
适当处理。
(检查程序分为 8 步)
要对环境危险因素观察和评估。首先确认环境有无危害急救者及伤病者的危险因素,确保
自己及伤病者的安全。其次有危险因素时应首先将其排除,无法排除时应呼救待援,不要随意
进入现场。第三,确认现场无危险因素后应迅速进入现场检查伤病者。
。
检查伤病者的反应。先在伤病者耳边大声呼唤,再轻拍其肩、臂,以试其反应,如没有反
应则可判定伤病者已经意识丧失。特别要说明一下,在伤病者耳边呼唤时,一定要对其伤病者
进行双耳呼唤,防止伤病者一耳失音,另外,切记不要晃动、推动伤病者的身体,只要轻拍其
肩和臂两个部位,即可。
判断意识时,不要乱碰头部,骨胳中。
注意了解伤病者受伤过程,以确定伤病者是否受伤。如在交通意外中受伤或由高处坠落受
伤,若怀疑可能脊椎受伤。切勿随意搬动伤病者。
。
拨打 120,或者请求在现场懂急救常识的人来协助帮助。请周边人或路人拨打 120 时,不
管是否拨通都要告知你一声,这样,防止因电话拨不通,延误正规急救人员来救援。
。
意识丧失的伤病者可因舌后坠而堵塞气道。可使用压额提颏法打开气道。特别注意颈椎不
要再度损伤。从高空坠落,头部受伤怀疑颈椎骨折的伤者,打开气道的方法,应为创伤推颌法。
压额提颏法:用一只手按压伤病者的前额,使头部后仰,同时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及中指将
下颏托起。
创伤推颌法:如怀疑伤病者头部或颈部受伤,首先须固定颈椎。压额提颏法可能会移动颈
椎,增加脊髓神经受伤的可能,所以要用创伤推颌法来畅通气道。将颈部固定在正常位置,并
同时用双手手指托起下额角。
。
判断呼吸的方法,将脸颊靠近伤者口鼻,距离大约 3 厘米,检查 10 秒。
如果 10 秒钟只有一次呼吸的话,那按此计算,一分钟就只有 6 次,这已经就表示没有呼吸。
而判断呼吸的步骤分为三步:
一听:有无呼吸声。
二看:观察胸腹是否有起伏
三感觉:呼吸气流
解除口鼻中的异物,抢救的全过程始终保持气道通畅。如从高空坠落者,最好不翻动他的
身体,只要拨打 120 及 999,就可以。
。
人工呼吸的步骤:一手托起伤者的下颚,另一只手按着伤者的额头,并用拇指和食指捏着
伤者的鼻子,注意胸口的起伏。
口对口人工呼吸:快捷有效,一定事前清除口腔异物。
口对鼻人工呼吸:牙关紧闭,创伤溺水者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1 岁以内的内婴儿
一次吹气为 500~600ml 气体,频率为:10~12 次/分钟
如果吹气过大,肺泡容易破坏。
人工呼吸常见问题:
(1)吹不进气:可能气道未打开,立即调整头部及气道位置。
(2)如有返流发生,因让病人头部侧卧、清除口内异物。
。
成人与儿童(1 岁以上):意识不清的伤病者,检查脉搏应在颈动脉。颈动脉位于咽喉两
侧,在喉结与邻近肌肉带之间。如颈椎没有受伤,应保持头后仰,用食指和中指感觉喉结的位
置。然后将指头顺着救助者自身方向下滑约 25 厘米至颈动脉处,观察 10 秒,同时观察循环征
象,如呼吸,咳嗽及眼睛、肢体的活动。
婴儿(1 岁以下):婴儿因颈部肥短,颈动脉较难触摸,应检查肱动脉。利用食指及中指
忙触摸婴幼儿身体靠近救助者一侧的上臂中央内侧,并可用拇指配合,帮助拿着婴儿的手臂,
检查 10 秒。同时观察循环征象,如呼吸、咳嗽及肢体活动。
。
胸外心脏按压为 100 次/分钟,胸外心脏按压取位如下:
成人:胸骨下 1/2 段,双掌根下压 4~5 厘米
儿童:胸骨中段,一只手根下压 2~3 厘米
婴儿:两乳头联线下一横指处,两只手指头下压 1~2 厘米
口对口,口对鼻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进行。在做之前,一定要判断伤者为“三无”
症状,包括无意识,无呼吸,无脉搏。
在判断伤病者是否有“三无”症状,时间最好控制在 10 秒之内,判断确立后,立即进行
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
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比例为:2:30(2 人工呼吸+30 次胸外心脏按压),每次要求
做 5 组。
特别要说明一下,在做的过程中,一定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脸色的变化,如果有恢复
意识、心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