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社区医院门诊输液室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社区医院门诊输液室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

上传人:zbptpek785 2015/8/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社区医院门诊输液室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社区医院门诊输液室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
由于医疗资源紧缺,目前提倡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社区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在整个医疗系统中占有重要作用[1]。社区医院作为基础医疗机构,其组成简单,配备的医疗工作者少,医疗设备基础,但由于提倡一些小病,如流感,扭伤等,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平时在社区医院就诊,所以给社区医院带来了较大负担,社区医院往往存在医疗工作者紧缺,医疗工作者工作量大,患者就诊量及流动量大的问题,特别是门诊输液室,门诊输液室是患者密度大,停留时间长的场所,所以常发生突发事件,难以管理,为护理工作带来较大压力[2],本研究探讨社区医院门诊输液室常出现的主要安全问题,并拟定解决对策,旨在为社区医院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提供临床参考。
1 研究资料
对本区8所社区医院进行护理人员资料统计,结果显示8所社区医院护理人员人数共为15人,均为女性,年龄18~51岁,平均年龄(±)岁,其中主管护师1人,护师3人,护士11人,大专5人,中专10人,工作年限为2~10年,平均年限为(±)年,平均每天输液人数为(25±5)人次。
2 存在的安全问题
,规定要求输液室有清洁区与污染区,且两者明显分开,药物分为有菌药物与无菌药物,两者分别放置于不同的药柜中,有明显标示说明药柜放置的药物是否有菌,但由于一些社区医院的环境简陋,设备稀缺,所以不能完全保证输液室内同时配备清洁区与污染区,有的社区医院甚至将有菌及无菌的药物同时放置于一个药柜中,这样不能保证药物的清洁度,可能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社区医院的医疗设备一般较为简单,易出现问题,如设备损坏未能及时维修,紫外灯随处放置且为明确标示[3]。
输液室由于环境的特殊,易造成院内感染。输液室是患者的主要聚集区,聚集了大量病原菌,而患者免疫力普遍较低,所以患者易在输液室中感染其他病原菌,出现交叉感染。研究显示输液室患者穿刺时使用的医用胶布是造成院内感染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因为输液室环境中存在大量病原菌,而医用胶布在输液室中大量使用,又因为病原菌易粘附于医用胶布,所以不同的患者间可通过医用胶布进行交叉感染。护理人员是导致院内感染的另一因素,由于护理人员少,所以一名护理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给多名患者进行服务,服务过程中护理人员可通过接触成为病原菌的载体。
,但每日的输液人数可达(25±5)人次,这些数据反映输液室的护理工作量大。相关研究显示社区医院输液室流通量可达1万以上每年,输液室工作量大,工作节奏快,由于护理人员稀少,所以需要护理人员短时间内为多名患者进行服务。输液室的护理工作重复性强,所以长时间的重复劳动易使护理人员出现烦躁情绪,不能耐性的与患者沟通,当患者询问问题时可能不回答或是言语不当,从而易与患者发生言语及身体上的冲突。又由于社区护士较年轻,而输液室患者的年龄跨度较大,护士由于缺乏沟通技巧,相关研究7%的护患问题是由于护士缺乏沟通技巧,护士只进行操作,对患者的提问不予理睬,易与患者出现冲突,导致护患问题的出现。
本研究资料显示,社区护士的学历及资历水平普遍较低,且年轻化,所以可能存在工作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如在进行输液操作时未严格进行查对及巡视,由于社区医院护理人员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