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在2009年至2012年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15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的样本,根据资料,所选样本分为两组:A组(埃索美拉唑+西沙比利)与B组(奥美拉唑+西沙比利),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65/71),%(7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奥美拉唑相比,埃索美拉唑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方面更具优势,且疗效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反流性食管炎
【中图分类号】R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85―01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退,酸清除异常,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攻击等引起的胃与食管交界处抗反流屏障功能障碍而导致的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消化系统疾病, 反流性食管炎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种类型,会引起食管组织粘膜损害, 临床常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1-2】。目前, 临床上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和维持药物很多, 其中以质子泵抑制剂(PPI)最为有效。本文将结合所选样本对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在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方面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针对此次研究,我们选取在2009年至2012年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15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的样本,所选样本个体均有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典型症状, 经胃镜证实为反流性食管炎,诊断结果符合1999年制订的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标准。根据资料记录将选取的156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埃索美拉唑+西沙比利)与B组(奥美拉唑+西沙比利)。
表一 A组与B组样本个体一般资料统计
分组男性人数/人女性人数/人总人数/人年龄段/岁平均年龄/岁
A组 41 30 71 23-78 ±
B组 47 38 85 26-75 ±
方法
我们选取了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156例反流性食管炎,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较为详细的回顾性分析。药物使用方法为:A组使用了埃索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的方法,具体方法为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口服,西沙必利10mg,每日3次;B组采用了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的方法,奥美拉唑40mg,每日一次,口服,西沙必利10mg ,每日3次。两组患者均在治疗6周之后进行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
内镜的评价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1999年烟台会议标准对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进行分级。症状评价参考邓秋飒,刘丽青等人所用方法【3】:以反酸、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为典型症状进行积分评定,每个症状分为0~3分,即0分:无症状;1分:症状较轻,患者略有感觉;2分:症状比较明显,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3分:症状较为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疗效评定标准:若症状评分降低大于80%,则为显效;若症状评分降低大于50%,则为有效;若症状评分降低小于50%,则为无效。
统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