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清真释疑》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清真释疑》研究.docx

上传人:miao19720107 2018/9/12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清真释疑》研究.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清真释疑》研究
摘要:金天柱是清初回族学者,曾在清翰林院任教****期间著述《清真释疑》一部。与明末清初其他“回儒”们相比,在同儒家的关系问题和对待释道的态度上,金天柱有其独特之处,但却没有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他唯一的***之作也鲜有学者关注。本人在马来西亚攻读博士期间,选择《清真释疑》作为博士论文进行了研究,并译成英文,现将部分研究成果加以整理后发表,请方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金天柱;清真释疑;以儒诠伊
中图分类号:B9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2-0586(XX)03-0115-07

一、金天柱生平

金天柱祖籍鲁米,其祖先大概于明代来到中国。为了开拓对外事业,明太祖十分重视外事。洪武四年,他任命鲁米人亦布拉金(金启宇)为鸿胪寺卿。永乐年间,明朝在翰林院和礼部会同馆设置了四夷馆,四夷馆由四斋组成,其中回回斋规模最大,其职能是从事翻译和教学,从事教学的人员叫做教****当时的教****中有一位鲁米人,名叫亦布拉金。有学者认为,金天柱可能就是这个亦布拉金的后裔。据有关史料记载,回回馆教****大多数是回回世袭户,从金天柱在《请序书》中提到他到京都为父扫墓的情况来看,其父生前离开明朝首都金陵,到燕京(今北京)任职。这说明金天柱可能就是明代在回回馆担任教****的那位亦布拉金的后裔。
金天柱(约1690-1765年)出生在一个穆斯林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伊斯兰教教育和儒家文化熏陶。雍正四年,金天柱到北京为父亲扫墓,正巧碰上许姓馆卿张榜招考,他参加了考试,结果一考既中,从此便开始在翰林院四译馆任职,从事翻译工作。“其于布在方策之风俗人情,每有异同之处,正当旁引曲喻,以白吾人。”乾隆二年,金天柱荣升为译学之掌教,同时兼任回回馆师,其职责是“训课本,教字书,其于风土人情、伦常日用正当讲明。”金天柱为人正直,严以律己,兢兢业业,“不敢自陷匪僻,以遗君父羞”。在写给馆卿的《请序书》里,金天柱提到馆卿曾经亲临翰林院视察,听了其训话以后,“疑惧皆释,急白数事以谢衍”。还有,为了给自己退休以后作准备,他曾经“特命在馆师生,分写十三经一部”,说明他当时在四译馆是有一些地位的。
从四译馆的工作性质看,身为教****金天柱应当是精通阿拉伯文或者波斯文,或者两者兼通的双语人才。从《清真释疑》所涉及的问题可以看出,金天柱不仅阅读过王岱舆、刘智等人的著作,而且研究过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有关典籍,在伊斯兰教教义、教法方面具有深厚的功底;对伊斯兰教的历史,特别是历代先知的生平也颇有研究。书中频频出现的引用语告诉我们,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尤其是儒家的四书五经十分熟悉,对佛道教义也不陌生。他经常涉猎史书,对中国历史以及古代帝王们的生活有较多的了解;他还对语言学的分支学科――训诂学有一定研究。
关于金天柱的后半生我们没有找到任何信息。关于他的后代,我们只有两条线索。第一,陈大韶在其点评中说:“其二郎,亦于官署受庭训,而挥毫如意,行将列科筮仕矣”,说明金天柱至少有两个儿子,当时在官署接受教育,而且十分优秀。第二,民国年间有一位名叫金世和的穆斯林知名人士,他在给1931年中华书局刊印的王岱舆著《清真大学》所写的序言中说:“吾金陵回教人精通回汉文学之最著者,明代有王岱舆,清康乾有刘智介廉、金天柱北高。北高为世和之先人,著有《清真释疑》,与王刘并称于今。”

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