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未成年人器官捐献的法律评价研究.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未成年人器官捐献的法律评价研究.doc

上传人:aady_ing01 2015/8/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未成年人器官捐献的法律评价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未成年人器官捐献的法律评价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在我国有了质的飞跃,对于人体器官类疾病的治愈率也逐步提高,其中器官捐献移植现已成为治愈器官疾病的最佳方式,未成年人在器官捐献移植中的法律问题开始逐渐成为焦点,本文就未成年人器官捐献移植的法律评价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未成年人权利能力器官捐献
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7-293-02
2009年末,“暴走妈妈”陈玉蓉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为了给得肝硬化的儿子能够移植一个健康的肝脏,挽救孩子的生命,有脂肪肝的她每天坚持暴走10公里,7个月的时间里体重减轻了8公斤,重度脂肪肝奇迹般消失,最终成功地为儿子移植了肝脏。2013年5月22日,在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丹丹的父母代其签署了中国人体器官捐赠登记表。她的肝脏、两侧肾脏和两个角膜分别捐给了4名患者,这些器官让这4名患者获得了重生,丹丹也成为云南年龄最小的器官捐献者。同样是器官的捐献移植,同样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高度的道德赞扬,然而这两个器官移植的案例中在法律的层面上所产生的效果却截然不容。未成年人的父母对其子女器官进行捐赠的行为,虽然在道德上我们无可厚非,然而在法律上存在的风险却不容忽视。
一、合法器官捐献移植的法律标准
器官捐献,是指自然人自愿将自己具有生理机能的器官、组织以及自然人死后的遗体赠与他人的行为。医学上可以捐献的器官既包括心脏、肾脏等不可再生器官,也包括骨髓、皮肤等可再生性的组织。豍2007年我国国务院出台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使器官移植有了法律的依据。《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条例》在一定程度鼓励了人们进行器官捐献的行为,也同时可以说对器官捐献者和受赠者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提供了保障。我国的《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条例》除了规定器官的自愿、无常原则以外,还在第8条中特别规定到:捐献人体器官的公民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正是这一条的出台使得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捐献人体器官行为被排除在了合法范围之外。其实,这种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防他们在年龄以及在心智发育不全,辨别能力较差的精神状况下利益不受到侵害。
二、未成年人器官捐献移植的限制
我国《民法通则》第14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另外第18条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民法通则之所以这样严格的规定,就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这种利益不单纯的是财产利益,更多的是对未成年人人身利益的法律保障。既然对财产利益都用如此严格的法条进行严加规定那么对未成年人的人身利益,以及更为重要的人体器官的处分这么重大的利益当然的更应给予限制。
三、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人体器官捐献的法律风险
未成年人的父母对其未成年子女的器官进行捐献,无论在道德上得到怎么样的评价,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说都是存在着法律风险的。这种捐献从民法的角度上来讲,即使有意思表示的存在,也应该属于无效的法律行为,而在宪法的范畴内,每个人都应该有自我决定权,自我决定权作为人格权的一种,属于宪法保障个人尊严的基本人权,是基于近代自由主义社会的理论而衍生出的一个概念,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