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情景剧心得体会.docx

格式:docx   大小:36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情景剧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gxngqvk 2018/9/12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情景剧心得体会.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情景剧心得体会
浅谈对国学的认识与戒毒工作的结合
此次进修班学****是工作之余难得的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紧凑的六天学****对政治,法学,执法,心理,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层次上的提高,但第一堂课却是对我感触最深的。
第一堂课是对近几年风靡全国的国学潮进行理论的深化和知识的扩充。让我们对国学的本质内容和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国学经老师讲解是应对于近代西学传播而进行的定义和命名。从此可见国学应是指中国特有的,有别于西方的知识学说。但现阶段大多数的人都是片面地定义国学为儒家经典,这就让真正的国学进入了狭窄的独木桥,与我们宣传国学,推广国学在社会各方面发挥功效背道而驰。不是说儒家学说不好,而是儒家只是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一分子,虽然他占据了统治地位,但他代表不了中国文明所有的精粹和先进。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白国学的内容应该是包括儒释道,诸子百家,诗词歌赋,曲艺小说等人文学术,还包括了众多的科学技术例如《齐民要术》,《天工开物》《黄帝内经》等等。在明确了国学的基本内容和含义后,我们要客观地对其功效进行认知。鲁迅先生曾提出“批判地继承”,我觉得这应该是我们理性认识的硬着地。区分糟粕和精髓,适时和过时,高深和普遍,就能正确的选用国学进行推广,也能对不同事物,不同环境,不同人群起到有针对性的功效。再次要明确国学在知识体系和教育学****系统内的地位,也就是我们应该怎么定位国学。国学在近段时间的兴起,是因为西学百年的侵蚀这个客观事实造成
的。西学和国学一样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功效显著。但片面抛弃和否认我们传统文化的这个时段内,造成我们的道德体系,价值观念以及人文素质的急剧混乱。就像司马光对德与才得评论一样,我们应将国学作为精神上的食粮,强大我们的心胸,才能更好地运用现代知识和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进步发展。
近年来,传统文化进场所活动风风火火地在祖国大地监所单位铺开。各种各样的国学推广,在场所里得到了重视。但几年过后,成效如何,对于基层的我们来说那是一目了然。不可否认现在很多场所留下来文化墙,标识牌,宣传栏,看上去成绩斐然。但是这场风过去后最应该收获的人却一如既往的一无所获。原因何在,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对于国学的引进太过粗放没有细化。因为大多数人对国学的概念并不清楚,所以对国学的所涵盖的内容也并不了解,造成引入国学哪类学说没有统一的标准。唯一的统一“教材”是《弟子规》,然而《弟子规》无论在国学的地位还是效果并不是适合戒毒人员的,为什么这样说,在下文有具体解释。没有统一系统的国学教育造成教育效果低下,这个所用《孟子》,那个所用《论语》,此一时用《道德经》,彼一时用《庄子》。人人学,而不知道学了什么统一的学识。最明显的是学了很久的《论语》,然后问起来,却不知道《论语》是语录形式的文体,仅仅认为是孔老师在课堂上的讲义,教大家怎么学****可见学****是如何的片面而没有深入。
其二,对于国学的效果人为极端化扩大化而没真实客观的认知。
无可否认国学里面包含了很多哲学思想,道德标准,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及解决事物的方法。但国学的效果只能是像春风润物般无声,永远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对人的矫治只能是慢慢来,细细来,不能急,不能贪,不能求大求全。
其三,对于接受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研究不够透彻。戒毒人员普遍性学历不高,没有接受过古文方面的培训,首先在认读方面就存在较大问题,一句话字认得99%,然而意思却一点都不明白。能觉得猜明白的,反而又只是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这在基础上就为国学的推广和效果打了折扣。再加上戒毒人员一般对富含逻辑,意境深远的东西没有足够的耐心去思考,需要的是明确的,趣味的东西来引导,才会产生求知欲。如果不能在这方面下工夫,引用的经典越多,得到的反馈无外乎“子乎者也”谁都没兴趣。
其四,选用的教材目的性不针对,理解性不好。如《弟子规》,其实讲的是“孝悌仁”。此文雅不如《论语》,俗不如《三字经》《千字文》。文中内容的“悌”在当今社会都是有所争论和批判的,也不适合现在社会现实情况,自然让人觉得没有认同感。而对“孝”,“仁”又只有说教式,规范式的行为要求,并没有说出仁孝社会构架家庭存续的必须性,和对个人自身的作用,根本没有说服力,自然是让戒毒人员学过背过也忘记过了。
综上所述,我们在引进国学的同时应该适时进行调整,才能让国学真正发挥作用。我觉得首先应该向真正的国学大师请教,针对戒毒人员心理,生理,教育程度去设计统一的教育材,保证有基本统一的
标准,达到基本作用。其次选材时,不拘于某整篇文章这种形式,应该选其中精华,通俗易懂,有教育意义的章节,且一段文章最好能基本说明一个事实。在实践中,可以通过选择历史事件作为故事引子。首先有真实的实例有说服力,有历史故事可以提起人们的兴趣,然后把成败得失的缘由引入到经典理论中去。这样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