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1. 钢材堆放及预处理
钢材堆放
概要
钢材堆场是进行船舶生产中最先行工程的钢材卸货、堆放及预处理的地方,此处的流程与所有工程及生产工程有联系,因此确保钢材的稳定物流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钢材堆场的运行要以维持整个工程为前提,必须实现自动化以达到合理化及活性化。
从设计部钢材取材及下订单开始确保钢材厂的钢材后在堆放场储存一段时间然后按加工类型及始点重新分类后再按加工始点进行钢材预处理并送出去进行切割及加工工作,建立使上述一系列流程与船体生产设计信息及生产管理系统联系后可圆滑的运行的自动化系统。
现韩国船厂钢材收取体系不仅不稳定且大部分还停留在人工操作或机械化阶段因此存在很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也可考虑采用共同运营专门处理各船厂所需钢材的厂家或中介厂并按JIT(just in time)概念实现钢材收取的方法。今后造船行业想确保熟练的高技术劳动力会越发困难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因此为克服这些困难实现高效生产,造船生产自动化中一环的钢材堆放及预处理也要建立自动化系统。
流程图
钢材堆场的流程一般如【图 】所示,分为钢材取材及订单、钢材入库及卸货、储存及理料、预处理及送出四大阶段。
钢材取材,订单
理料
加工日程信息
钢材厂签约
钢材送出
钢材预处理
钢材储存,理料
钢材入库,卸货
【】钢材堆场流程图
在造船生产中钢材类的流程对船体工程起着直接影响,因此确立与此对应的高效率工程体系是至关重要的。现流程主要问题中外因可举,与厂家确立从下订单后入库到卸货为止的超出船厂管理范围的钢材收取管理体系,内因可举,确立总管理料、加工信息、钢材堆放信息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及具备钢材堆放及送出的自动化硬件设施。
钢材堆场运行系统
钢材取材/ 订单阶段
为按收取日程适时供应建造船舶所需的钢材,对根据设计图纸算出的钢材物量进行预套料后下订单到韩国各钢材厂家确保所需钢材的阶段。
现实行的确保建造船舶用钢材的流程如【】所示。
最终套料
Piling
Spec.
切割计划
切割
记入钢材
需求清单
入库
订单
(厂家)
下发POR
预套料
【】确保建造船舶用钢材流程
如【】所示,船厂与钢材厂间的钢材收取要在开工105~130天前下发POR,签合同后从开工60天前开始最初纳期到开工30天前的30天为纳期。
钢材切割
切割指令
最终纳期
最初纳期
钢材签约
下发POR
-105天-90天-60天-30天-15天-0天
【图 】确保船舶建造用钢材标准日程
为了应用堆场实际面积、减少堆放时间、符合堆场条件的堆放方案,缩短此阶段周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维持船厂与厂家间协助关系,探讨出最优方案并确保对外竞争力。部分船厂通过与厂家紧密的配合达成了无最初、最终纳期之分,厂家根据船厂需要的节点供货。除此之外,在船厂堆放量只确保3~4天的量,因此,可最大范围减少场内保管面积及缩减经费。现韩国各船厂的现状是,按设计及生产工法、设备设施能力及生产管理系统的不同,大小有点差异,但大致上钢材取材及订单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已稳定,确立与厂家间的协助体制方面,钢材订单信息及发货单信息等已通过计算机网络相互构成了实时共助体制(real time service)。但与日本、欧洲等地的先进船厂相比,钢材厂家少且生产能力及供货量无法满足需求,为提高竞争力需解决钢材收取体系上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为改善钢材收取情况,必须研究改善韩国钢材收取体系结构方案及组织专题会议。
即,钢材厂家要推进为满足船厂所需的多种规格及防止缺货的合理化工作,特别是通过贴识别钢材用的条形码后出库等的以顾客为主的经营策略,尽量支援船厂更容易的建立稳定工程及自动化系统。
其他方案可考虑钢材中介厂,此方案替代各船厂亲自经营大规模钢材堆场,在第三方地点设立大面积的钢材堆场,结束一次理料后按各船厂的工程本着JIT(Just In Time)概念供货,最终扩大到船体共同零件的切割及加工,在国外多年前就以使用此方案。但要设立这种中介厂,各船厂要先协调现各船厂已投资的堆场设备问题及选定位置、经营主体及船厂间物量及钢材系统差异等问题。
钢材入库
是把厂家用船或驳船运输过来的钢材从卸货码头运到钢材堆场的工程阶段,在欧洲普遍利用轨道在陆地运输,而在韩国和日本大部分通过海上运输。基本是航运劳务队主管卸货工作,但只负责船或驳船到码头的范围,因此船厂需要搬运到堆场的额外工作,现因场地规划、设备设施及运行上的问题等运行效率较低下。【】是韩国大型船厂卸货工作的运行情况。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举外因即航运劳务队主管的卸货制度的改善与内因即卸货设备设施的自动化及场地规划的改善,但改善外因的前提是改定相关法规及与航运劳务队的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