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历史故事:诸葛亮必败的理由
自打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听到老人们津津乐道地讲述着“三顾茅庐”、“舌战群儒”、“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死诸葛吓退活仲达”的故事,仿佛诸葛亮就是活神仙。至于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彻底打败司马懿,反倒被司马懿拖垮了身体,最终殒命五丈原,则是人们都不愿意提及的事情。很显然,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个智慧的神像,不忍让他有一点点破痕。遗憾的是,我们所信奉的这个神像原来就是一个虚假的智慧泡沫,而且它还侵蚀着我们的理智,使我们沉迷于伪智慧而不能自拔。
《三国演义》只是一部演义体小说,但人们却总是喜欢把它当历史来读,并试图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智慧。于是,大多数都掉入了伪智慧的陷阱。这个陷阱的上方便是诸葛亮——这个似伟大实则虚妄的目标。
自《三国演义》成书到现在,已经有600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诸葛亮一直作为智慧的化身被后人奉若神灵,而真正具有大智慧的司马懿反倒被人们遗弃了。600年来,我们对自己飞蛾扑火般追逐孔明式伪智慧的行为却浑然不知,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哀。
大凡中国人,有谁没中过《三国演义》的毒害呢?我们身上所隐藏的愚蠢的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自欺欺人,往往就印证了这一点。我们自身与诸葛亮伪智慧有关的缺点至少能够列举出如以下几点:
我们总是盼望着能遇到一个“三顾茅庐”的主子,结果等到老也没有“刘备”光临。《三国演义》使我们成了幻想主义者,我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却在等待中逐渐丧失了。
我们总想做只动口不动手的点子大王,所以特别羡慕那个“运筹帷幄”的军师,实质上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实战能力太差了。
我们不讲信用,潜意识中也是受了孔明之毒;他不是曾答应东吴要归还荆州,却三番五次耍拖延,而且还“三气周瑜”,导致盟国的军事统帅一命呜呼了。
我们急功近利,干什么事都妄想一蹴而就,像极了诸葛亮在条件不成熟时强攻曹魏的情形。
我们喜欢做秀,诸葛亮可以做我们的祖师。早在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就发动自己的亲戚朋友为自己做足了形象包装。
我们出了问题便喜欢互相推诿,诸葛亮在这一点上早就做出了示范。他把关羽败走麦城归结为是关羽自己的问题,却把自己作为一个最高统帅应负的责任推了个一干二净。
历史上的诸葛亮注定要失败的,他的失败是由当时的主客观条件所决定的。诸葛亮之所以不能战胜司马懿,不仅仅是因为其时运不济,更重要的原
因是他缺乏足够的智慧,他所拥的多是些伪智慧而已。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胜负原本就没有悬念。就诸葛亮的自身条件来看,即使诸葛亮能多活20年,他也未必是最后的赢家。实际上,诸葛亮是被司马懿拖垮、累倒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不是诸葛亮打败了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