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驻训心得体会.docx

格式:docx   大小:38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驻训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mkjafow 2018/9/13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驻训心得体会.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驻训心得体会
新兵野外驻训感受
我们到野战军驻训的主要目的,是学****他们的管理和带兵方法,并通过实地体验野战部队的艰苦环境,寻找自身差距和不足,从而进一步为第一任职做好准备。随野战部队野外拉练的36天里,我们和野战军战士同吃住、同学****同训练、同劳动,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通过这次驻训,我们提高了本领、收获了感悟,找到了不足,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现将驻训期间的思想工作学****情况和个人一些心得体会向组织汇报述如下:
一、加强学****提高认识
在野外驻训期间,我们自觉参加营、连组织的各项政治思想教育学****主动学****深刻领会胡总书记七一讲话的重要内容,积极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头脑。在思想上向身边的野战军战士学****努力学****他们在艰苦环境下,不畏苦、不怕难,努力奋斗的精神品质。同时,将自己的学****感悟写成文章,向野战驻训点的《战地快报》投稿,创作完成了《排长还是列兵?》、《矛与盾》、《正连职岗哨》,以及《小书角,大舞台》等文章。
二、细心体悟,收获成长
驻训虽然时间不长,也没有完成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就在点滴的训练和生活中,我们却也收获了很多,这些收获是平日不可能得到的,这些感悟将对我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学****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这次驻训地点自然环境恶劣,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难以保证,加上我们初来乍到、水土不服,我们陆续有身体过敏和闹肚子的
现象发生。虽然问题很多、困难很大,但我们适应,马上适应。在这里,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军人,不允许脆弱。
驻训期间,水资源是异常宝贵的,每天每人只能分配很少量的生活用水。这些水却不仅仅是用来洗漱,还要用来刷刷工作一天衣服和衣服上的泥土,还要统一倒在一个专用的水桶中用来冲洗野战厕所。在这里,我懂得了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重要性。
宿营地点与工作的车场距离较远,我们每天都要背着劳动工具徒步行走近20公里的路程,有的时候甚至需要多次往返。一个月下来,我们在山界留下的脚印,不会少于500公里。山间多风雨,有时候雨水在山间小路的两旁积水成河,川流不息。霸道的横穿山路,阻碍了我们前行的方向。这个时候,大家要把鞋袜脱去,光着脚,卷起裤腿,踩着沙石,走在原本是路的泥水之中。手与肩彼此相连,淌水而过。雨大的时候,大家要在这样的环境里来回行走4此之多,被大家趣称为“四渡赤水”,在这里,我看到了战士们以苦为乐的生活。三、发现不足,明确方向
这次驻训,我收获了不少的体悟,也得到了锻炼成长,然而最大的收获却是找到了自己的一些差距和不足。比如,通过驻训发现自己在执行力以及与战士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发现这些问题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有信心也有决心在今后的学****工作中,不断改进缺点,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己。
总之,在这一个月的学****驻训中,在组织的关心教育下,在战友们的支持帮助下,我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同时认识到了自己
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之处。感谢单位给了我们这样一次宝贵的学****机会,让我体验和感受到了野战部队艰苦。重新回到单位,曾经觉得难以适应的工作条件和野战部队相比变得优越和舒适起来,我一定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工作条件,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进取,踏实工作,为今后的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慧眼识得春风暖

——“记者亲历某部驻训演练见闻”系列报道的采写体会
□陈先平
XX年,《火箭兵报》刊发一组“记者亲历某部驻训演练见闻”系列报道,6篇被评为当月优质稿,3篇被评为年度好新闻,2篇被《解放军报》转载。总结这次深入某部驻训演练一线的采写实践,记者深切地感到,要写好亲历式军事新闻,必须深扎“亲历”这个根,多采写带有“现场温度”的新闻,善于运用细节将新闻故事化,深刻提炼新闻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一、“接地气”、抓“活鱼”,增强“亲历式”新闻的现场感
好新闻是记者“走”出来的。记者不到基层去,写出的稿件就会通篇材料味,不到基层去,冷暖不知,感情就不够深入。借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下部队,写好亲历式军事新闻,就要扎扎实实走近官兵,用敏锐的“新闻眼”抓“活鱼”,收集采写充满真实感的第一手资料素材。要深入到基层官兵多彩的生活中去,寻找原汁原味,让新闻实起来。基层官兵火热的训练生活中埋藏着鲜活军事新闻的“富矿”,亲历式新闻就要借助现场优势,捕捉最直接最生动的场景,记录最真实最感人的故事,使新闻呈现出原汁原味,让新闻真正“实起来”。
《战地指示牌:引导宾客还是引“狼”入室?》开头写道:不见彩旗招展,只感雄兵暗藏。一路前行5公里,该旅带车干部“无端”地频频举手回礼。他告诉记者,我们已经通过6个潜伏哨,而记者毫无察觉岗哨设在何方。记者在报道时没有用众多新闻素材的大拼盘,只采撷其中的一个细节和亮点,使读者好像也随记者一样走入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