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cjc201601 2018/9/13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昼夜交替现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这就需要运用到地球自转、公转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在本单元的后几课中会涉及到。
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通过电视或书籍,大多数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并且绕着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空间想象能力。从教材编写来看,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最后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释,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
教学设计思路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利用谈话、合作等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接着让学生发表种种猜测,设计模拟实验来验证猜测。在实验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汇报展示,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喜悦与乐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设,并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感悟历史上科学家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提出昼夜交替的假说,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假设,并尝试解释。
教学难点
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理。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小组记录表、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谈话: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每天晚上,太阳又从西边落下,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总可以看到白天和黑夜不停的交替出现。白天有时又称为(昼),晚上有时又称为(夜)。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昼夜交替现象”。
(板书课题)
2、提问:①白天跟晚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②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与什么有关?
①白天有阳光,晚上没有。(出示课件图片)
②地球和太阳。
3、过渡:地球与太阳怎样运动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科学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提出了很多的假设,通过实验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论证之后,才发现了规律。今天我们也来当回小小科学家吧。假想下地球之所以有昼夜交替变化的各种原因,开动你的小脑筋想想吧……
(把你想像出来的示意图画在作业本上)
二、推测假设
1、画示意图时,提醒学生注意:标出地球、太阳的名称,用箭头表示运行的方向。
: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③地球自转;
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主要是这四种,其它离得远的可以不计入。)
3、过渡:有好几种观点,到底哪种是正确的,或者说一种正确的都没有,怎样去判断呢?
三、模拟实验
1、出示实验器材,明白用途。
(1)把地球仪当作地球,用什么来代替太阳呢?地球上被太阳照亮部分是?没被太阳照亮的是?
(手电筒;白天(昼);黑夜(夜))
(2)小红旗,贴在地球仪上作标记,假设这就是我们的家。怎样才能让红星处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假设。
2、PPT出示实验